这不得不说是明代制度的一个创举,这些巡按御史在经济和公务上高度独立于地方行政体系之外。而七品监察御史巡按地方,各地督抚府道随便提出一个来就比他们的级别高得多,要这些地方大员们于公事之外摧眉折腰去奉承迎合区区七品御史,恐怕很难拉得下脸来。同样,作为七品监察御史承命出京巡按地方,心里那份热衷也未必肯与地方官员同流合污。即便赶巧了,一边儿拉得下脸来逢迎,一边儿豁得出前程去笑纳,这不一拍即合吗?没关系,巡按御史一年一轮换,且非朝廷特许不得再巡,如无例外的话这家伙这辈子也不可能再来巡按一次了,明年又换了新面孔,接着来?那成本与风险也太高了!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巡历章邱。得知清兵进犯山东的消息后,星夜疾驰赶往济南。宋学朱还没到,敌兵已经过了德州了。在济南即将被围之前他终于抢先一步进入济南城赶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当时省城的三千明军由巡抚带着驻扎在北直城中,济南城内只有五百老弱民兵和七百莱州兵。从后面的事情发展看,那三千人的去留似乎是相当关键的,因为即便有援军,远水毕竟难解近渴,而且外地兵也未必会如本地兵一样有那种保卫家乡的责任感。
正因为巡按御史直承皇命,所以区区七品的宋学朱到任后才有资格及时协调地方各级官员组织军民防御,并亲自登城持刀控弦参加一线作战(感觉大明的读书人腐儒固然不少,但凶悍的更多)。此间,宋学朱派奇兵出击,围城的局面稍微得到了些许缓解。这里的原文在“奇兵出击”之后接着就“重围稍解”了,估计不会单单是偷营劫寨之类的事儿,或许一个不留神打掉了敌人的粮草也未可知。宋大人在城上坚守了六十天,“不解带,不交睫,头发尽白”。坚守的过程中他向朝廷发出了七道求援奏疏,不幸的是,尽管宋大人的信使突破了敌人的围困抵达了京城,但那些求援信一封都没有进入皇城送到崇祯皇帝手中——全都被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杨嗣昌扣住了没报(杨嗣昌!又见杨嗣昌!)。死太监高起潜坐拥当时济南围城之外仅存的明军主力关宁骑兵在河南郊游,不派一兵一卒相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