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九月七日,张献忠在安徽黄山谷读书台扎营。此处位于高山之巅,可以眺望到很远的地方。流寇在此扎营三天,按惯例同时也焚掠了三天,杀了八千多老幼妇孺。当时张献忠的大部队距离桐城五里围困,派遣小部队四出乡野,老弱者则就地杀之,强壮者则掳掠为攻城前驱。乡民中壮实些的没有当场被杀掉而是在流寇精锐的驱赶下充当前锋攻城。
张献忠所部流寇驱役乡民时是这样的:以十名持戈戟的精锐步兵前导,让被抓的乡民在后边跟随,又以十名武士押后,同时有十名骑兵左右分列持刀催督。如果前面的人已经过去了后边的仍裹足不前,贼兵就会上去就杀了他,众人畏惧之下唯有埋头疾走。用这种办法,驱掠千百人往往只需要三十多人而已。这些乡民们最终会被解入流贼老营由张献忠亲自审问。问答之际应对详明的人则留下编入贼军之中,文人大多不杀。这里说一下,能够得到张献忠的“亲审”多少还真是一种幸运,至少是暂时的。因为张头领尽管或许也会无聊,但应该还没无聊到没事儿放着歌舞不看而找炮灰聊天的地步,所以可以判断,下文中提到的那些被贼寇驱赶着攻城的百姓多半是大股抓来直接赶到城下去挡炮弹填堑壕的,而非张献忠亲审过的。但是侥幸留下被编入贼军中的那些稍健壮些的乡民们,或许还来不及庆祝就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自己今后得不断地挑战极限——张头领的训练方法是这样的:十名骑兵和十名步兵或者手持长棍者相互搏击,如果步兵或棍手能够击杀骑兵,就把骑兵的马奖励给他,他就成为了骑兵。当然,如果骑兵干掉了步兵,干掉了也就干掉了。这样的训练制度下,最终能够策马列队出现在敌人面前的骑兵,想不“精锐”都难啊!这或许也就是张献忠的部队被击溃后往往又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整战斗力的原因吧。如果按照正规方法训练,从队列开始入门,到器械、到阵型,三五个月的时间恐怕无济于事。但张头领的训练远没有那么具体、那么罗嗦,在他的制度下,上手就是生死相搏!三五个月后在训练中活下来的,说“身经百战”或许有些夸大,但也并不过分。说句题外话,这种训练让我想起了二战德国有些武装党卫军的部队,他们训练士兵挖散兵坑挖战壕的方法也类似——战壕挖好后,命令士兵隐蔽其中,然后坦克就开过来了,不合格或者虚与应付的应该不会有机会犯第二次错误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