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7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973年国际货币体系宣告解散。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梅萨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出口,减少贸易逆差。整个70年代全球经济处在经济危机状态:高通胀伴随着高失业。

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扭转了美元失衡的状态,美国和全球经济都回到正轨。

如果以纯技术来推论:既然1995年之后,美元失衡的历史再一次重演,以至于M1/M2的比值在2000年就跌破了1984年的低点,为什么2000年后的两年并没有爆发大规模危机?答案是“次级贷”延缓了危机的爆发。

次级贷,华尔街精英的这一发明,既满足了金融领域的美元挣钱的需要,也满足了借贷者的需要。只是这一“流通管道”必须以不动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为条件。当不动产价格上涨到无法持续的水平时,崩盘就在所难免。在不动产价格开始下跌之后,“次级贷”衍生出的“次级债”等金融产品开始崩盘,附着在“次级贷”投机链条上的银行、投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就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结果是金融领域和实体领域的美元流动性双双急剧下降。这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路线图。

和上世纪70、80年代的情况一样,美元失衡导致的另外一个后果是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因为金融领域的钱多到无路可走,投机炒作大宗商品就成为必然。炒作资金多,大宗商品波动的价格轴心自然就会抬高,波动幅度自然也会变大。这使得全球实体经济的经营环境变得恶劣,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美国的实体经济,因为大宗商品是用美元标价的,美国的实体经济没有汇率调节缓冲的余地。(不过尽管如此,1995年至今美国制造业的产值和利润份额依然雄踞全球之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