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11年8月5日晚间,标普剥夺美国AAA 主权债信评级的消息一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这时,美国政府才似乎真正意识到,他们在30年前认可的这三家“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现在已经变得愈发强大且不能控制。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不需要一个评级机构来告诉我美国的情况。”
对于总统的表态,标普的回答也很干脆:“我们是客观的。”
纽约大学教授、信用评级机构研究者拉里·怀特说:“一旦摆脱法规层面对信用评级的依赖,全国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就会灰飞烟灭。”然而,这一提议并未让“三大”感到畏惧。穆迪和标普均表示,他们的评级报告“不需要法律力量的支持”。
话语权的诞生
很多市场人士愿意维持现状,如果没有了信用评级,投资者就不得不自己作信用分析。
在外界看来,评级机构之所以能够有如此的话语权是依赖于评级报告是否准确、科学。但事实上,真正的话语权来自于与国际金融界各类机构以及相关制度领域对评级机构报告的依赖度。
1841年,一位富商的儿子路易斯·塔潘在纽约创立了一家名为“商业征信所”的机构,这家机构为了能够给出一个客观的公司评级,通常会以相关公司发生的事件、传言,甚至根据老板的家庭情况以及性格最终得出一个分析。
这便是现代评级机构的前身。此后,随着工业化发展的不断迅猛,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让信用经济进入萌芽阶段。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