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几个朋友去到几个村庄,陌生的地方,我们拿着地图寻路。在路上看到一个老太太。我跑在前面,追上她向她问路,她要去的地方正是我们要路过的地方,于是便可以跟她走。她有一双非常小的脚,走起来却很轻快,把我的几个朋友甩在后面,我努力才跟上她。一路上,闲聊着。她非常的瘦小,讲着听不大清楚的方言,断续地知道,她姓魏,已经七十多岁了,这次是探亲回家。已经走了十几里路了。我拿出口袋里的阿尔卑斯糖给她,她竟不会撕包装纸,我颤抖着帮她撕开,她含到嘴里,添着干涩的嘴唇,笑起来,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糖,那天,我只后悔口袋里装的糖太少了。她先前提着一个塑料袋,是那种服饰的袋子,大概是搜集来的,她自身想必不会买那些衣服,我硬是把袋子拿过来提着,她一直说没关系,不重不重,我抢过来,立马感受到手臂扛着的重量。我低了头,流下泪来。这是一个勤劳的善良的朴素的老人。她辛苦了一辈子,七十多岁还要提着这么重的东西走十几里路,她并非买不起糖,她肯定是辛辛苦苦,省下所有的钱,养活自己的儿女子孙,维持自己的家。中国有多少个这样的老人,这样的母亲。而现代的我们,更加注重个体,自我发展与享受,不懂得去牺牲与奉献。谁比谁更幸福,谁比谁活得更有意义呢?谁知道。与她告别后,我又遇到了另一个老人,他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卷着裤卷,劳动人民的模样,背上还扛着一捆柴木,我向他问路,他立马把背上的柴放下,走了过来,我过意不去,凑上前去,(说实话,在生活中,我并不大喜欢受人恩惠,在我心里,总是觉得要还的,还不如不要,免得麻烦,大概是世俗惯了,只知道天下无免费午餐)说出地名,他凝神听着,却皱起眉头,爽朗的声音,挥动手向我们笔划着,我意识过来,他因为老迈已有些耳背了。最后,他带我们走了几步,指出方向。再回头把柴给扛上走了。无私的不计报酬的热情的帮助,这是这些老人给我的,这是我们在都市里找不到的。我约莫记得一个叫明月斋的人写过这样的文字,不带分文去乡村徒步旅行,那里的人们会让你感受到人性的善与温暖,大抵是这样的意思。我深深地赞同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