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月28日,51岁的十世班禅在西藏日喀则市的新宫德庆格桑颇彰圆寂。 班禅法体与“法体盐”班禅大师的法体供奉在孜恰经堂。大师的身躯比生前小多了。他头戴黄教尖顶黄帽,身着绸缎法衣,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握法铃。手腕上仍戴着生前使用的手表,只是由于遗体经脱水处理,那表在腕上,犹如一只可以转动的手镯。大师的颜面经整容后涂上金粉,重绘了五官,显得妙相庄严,仿佛正在主持佛事活动。
参堆乃一条红绸带,系在颈上,可避邪魔。法体盐是制作法体时东密送来的御守盐与名贵藏药的混合物,据说“化解万魔”。此两件,是当今藏民最为敬慕之物,特别是法体盐。
据悉,大师法体安放灵塔之前,按照藏族传统方法进行了药物脱水处理:用藏红花、檀香和东密送来的御守有盐等多种贵重药品沐浴擦洗,再用绸缎密密裹紧,吸出体内水分。
日期:2010-12-21 23:00:00
九华山肉身菩萨
九华山佛教供奉肉身菩萨的风俗来源于唐代地藏大师,唐贞元十年夏,大师无疾而终,弟子们遵其所嘱,将大师遗体装殓于石棺中,三年后开启,容颜如生,遂认为他是地藏菩萨降世,敷金供奉。此后,凡九华山的和尚圆寂,都要将遗体保存一段时期(最短的七天,最长的三年),看能否成为真身。其装殓方式也很特别,和尚圆寂后,将其遗体擦洗干净,盘成跏趺式装殓于特制的陶缸中,在遗体的周围塞满木炭,直至颈项,头脑部位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盖涂以黄泥密封,置阴凉通风处存放。密封的陶缸隔绝空气,木炭汲取遗体内的水份使之脱水干瘪。一旦遗体腐烂散发异味,就将陶缸底部的发火孔掏开,引燃木炭火化。坐缸只是形成真身的外部条件,其内因取决于他们生前的修行道涵。长年食素不沾荤腥,注重修炼持久坐禅,必然气脉贯通,筋骨干连,加上坐化前知其大限来临,一般都是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使腹肠空空,体内脂肪和水分极少,这为死后坐缸蜕变为肉身奠定了基础。但即便如此,能成为不腐之身的也是寥寥可数。只有极少的僧尼一直保存着肉身,这样在3年后开缸,就是“肉身菩萨”了。形成肉身后,首先是妆漆,3年后再妆上金粉,这样就基本上可以把尸体与外界隔离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