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这个计划究竟如何,有何高明之处?我们先得弄明白这几个名词:内水、中水、外水。简单来说,四川盆地的地形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长江沿着盆地南沿向东流,有几条较大的江河由北向南穿越盆地注入长江。由于在古代,水运的效率远远超过陆路运输,这几条江河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古代巴蜀地区的交通要道。当时的人由东向西将这几条江河分别取名为内水(对应今天的嘉陵江至涪江)、中水(对应今天的沱江)和外水(对应今天的岷江)。
其实关于这个作战计划的具体内容,朱龄石并非此时方知,早在出兵前,刘裕就与他对此进行过探讨。当时两人商议之后认为:上一次刘敬宣伐蜀,就是取道内水,受阻于黄虎,结果无功而返。按一般常规,既然上次的内水走不通,那么这次就会改走外水、中水。但他们估计会认为我刘裕用兵出人意料,办事不按常规,极可能仍走内水一路,他们自以为能看穿我的用兵,就会仍以重兵防守内水,若出黄虎,正好又落入他们的算计。所以这次我偏偏要按常规办事:以主力沿外水取成都,直捣其老巢;以疑兵出内水,让他们以为自己判断正确;以偏师出中水,插入成都与驻防内水的蜀军主力之间,牵制蜀军回援成都的道路。
初听起来很玄吧?这是一个否定加否定等于肯定的计划,很象《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描写: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