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7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或者说,村民之间的共同利益在客观上是存在的,但在主观上并不存在。因而他们需要一个“别人,来替他们识别共同利益。”吴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讲到这里,萧定忽然发现,其实废弃的水渠所体现的不是农民的愚昧。而是他们的聪明。这里面的成本太高。

就好像,如果有人组织一个“组织”这个,“组织,与原来的领导班子的功能高度重合,这样的组织能不能合法存在?这是对现任领导班子的赤裸裸地挑战,这是挑战现政权,是另立中央。不自找麻烦是明智的。

在农村,没有合法伤害他人的权力,仅仅靠谈判,靠利益3诱,事情简直就没有办成的希望。反正全村都没有水。靠天吃饭,大家都没有话说。在互相搭便车、集体磨洋工的时代,这是社员非常熟悉的心态。在那条废渠下边,就埋藏着许多利害计算,因为帐算不通,渠道才不通。

树小设施的建设、收费和管理,具有鲜明的公共产品的色彩,因此政权的介入,强制力的介入小实在是便宜高效的上策。在目前的土地分布格局下,主流办法还是手握政权的英雄的介入。

所谓村级民主选举,由于县乡政府的财政压力过大。村级政权负担着替上级政权榨取高额税费的功能。上级政权不敢放松对村级政权的控制权,因此村级民主选举往往流于形式。

民主在本质匕不过是一种公共产品的交换机制,一些事情自己干不了。需要一个公仆替大家办小因此就要一边指挥并监督公仆。一边给他公平的报酬。小农经济很难自发地产生超家庭的合作组织,维持这种组织的费用太高了,谈判的费用太高了,监督的成本太高了,所以不划算。于是这样的组织在历史上就难以出现,出现了也未必可以长期维持。维持下来的往往要凭借霸权,并且难免腐化变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