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未必人人能想通其中的奥秘,可是瞒不住研究人员。事实的真相其实也很简单,随着外资逐渐扩散并掌控阿根廷的各行各业,生产要素中资本的分量越来越沉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根廷的银行业完全被外国金融巨头控制,多数重要的具有活力的产业部门也集中到欧美投资者手中,这些部门基本都是资本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的,对拉动就业的贡献有限。一方面经济繁荣、生产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升使得GDP逐年攀升,但是劳动者群体却只能分享到很少的财富增长份额,利润主要流入了外国人的口袋;一方面新的工商业创造的新增就业机会很少(按照阿根廷政府后来的官方测算,即使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份里,实际上也没有创造任何新就业机会);而且因为工会上层的腐化和向企业主的妥协,工资提高的机会也消失了。由于政府实行和庇隆主义相左的减少劳工权利的政策,当下的工商业主还可以将低工资、长工时、长试用期、任意解雇强加于劳动者。
于是阿根廷的社会撕裂了,贫富分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拉越开。一方面少数阿根廷人在私有化及随后的“奇迹繁荣”中成为富翁(因为阿根廷的社会腐败严重,这个群体多产生于靠近权力或者公权本身的行使者),一方面中产阶级和小康群体被逐年消灭,产生了大量的“新穷人”群体(旧穷人主要是指受教育程度很低,劳动技能低下,生活地区偏僻的人群,多数是非白种少数民族、残疾人和穷乡僻壤的小农户)。由于国家福利和劳动保障越来越不利于穷人,这些“新穷人”一族成为了后来阿根廷骚乱的中坚力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