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情心”的角度来说,大机器经济也是必然要陷入极端贫困状态的经济。经济的起源是分工,分工形成交换,交换形成货币,货币形成经济。 而分工的前提是人们的同情心,没有同情心就没有分工。 所以,同情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进而形成社会分工的基础,进而是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在大机器经济中,同情心是一种奢侈。 拥有同情心的人们遇到了没有同情心的人们,结果就是只有付出没有得到。 比如说,不少知识分子为了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发表自己的观点,结果打成右派,被下放工厂劳动或者农村牛棚。 而很多工人、农民们则相应“号召”,欺压这些知识分子。 而马寅初被打倒,被罢免北大校长之后,有很多北大学生贴出批判他的大字报,他去看那些大字报,然后在中间修改错别字,并且嘱咐学生们不要写错别字。 而当同情心变成一种“有来无往”的单向行为的时候,人们的合作就停止了。人们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获得福利,提升社会效率。 而大机器阻断了人们的同情心和合作,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孤岛”,使福利的交换必须通过大机器才能完成。 这样的话,一方面人们失去了社会合作的意识,不是“合作共赢”,而是“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观念流行。 于是,当人们失去了进行社会合作的动力之后, 孤独恐惧让人们变得越来越低效,也无法通过社会分工提升共同的福利。 另一方面,大机器作为“中间人”,通过“此山是我开,留下买了财”的方式,从每个人头上征“税”,摊销高昂的建设成本,让人们变得更加穷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