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突出的是长江污染问题。根据2004年末发布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公报》显示,废污水的排放持续增长、干流近岸水域污染未能得到遏制、支流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继续发展、“白色污染”犹存等五大问题使长江水质不断恶化。 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介绍说,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统计表明,1998年全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为189亿吨,2003年已上升到270多亿吨;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超标率也呈上升趋势;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仍未得到有效的治理与控制。 长江干流近岸水域污染未能得到遏制,岸边污染带达500多公里;数百个主要城市取水口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威胁城市用水安全。据统计,长江干流沿岸城市污水排放量约占全流域排放总量的50%以上。有效控制大中城市沿岸江段的水污染,对于长江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调查还显示,部分支流污染严重。嘉陵江干流部分江段水质达四、五类,引起部分城市饮用水困难;岷(沱)江全江水质较差;湘江水污染日趋严重,重金属污染长期存在;汉江中下游已多次发生“水华”;黄浦江常年污染,水质也差。湖泊富营养化仍在发展。长江流域内的10个重点湖泊中,6个呈现富营养化。国家重点治理的滇池、巢湖、太湖水质无明显好转。由于长江水体的含磷量偏高,继汉江出现“水华”现象后,上游的乌江、三峡库区的部分支流河段也出现了“水华”的迹象。 源自河流两岸及船舶的“白色污染”仍不容忽视。长期以来,许多沿江、沿河城镇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沿岸随意堆放、污染水体,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地区情况最为严重。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徐安雄教授分析说,长江水质与过去相比正在不断变差,而且长江的纳污能力有限。一旦长江被严重污染,不仅事后治理“事倍功半”,更会严重制约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几乎每个沿江城市下游,都可以看到长长的黑色污染带,总长近600公里。随着三峡水坝的建成,库区流速减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污染问题变得更为棘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