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1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0-03-23 12:16:17

八、 生活费用问题 –- 制度经济学的思考 (续)

“系统性风险”指的是整个经济出现大问题的几率。 一旦“系统性风险”变成“系统性问题”,也就是社会经济垮掉的时候,大多数的人们往往无处可逃,就像中国古语说的“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最初还会寻求解决方案,而到最后只能硬往过挺,谁挺得更久,最能够适应环境,那么就在最后活下来。 随着世界经历多次经济危机以及苏联解体,经济学界越来越关注“系统性风险”。 但是,不论多么经济学界多么关注,人们都无法避免。因为,从社会进化的角度来说,系统性风险是大规模的“社会淘汰”,消灭“老弱病残”的方式。 而从具体原因上来说,“系统性风险”源于社会的系统性虚幻,造成某些领域经济的“过热”,同时挤占其它领域的资源,造成一些领域严重消费过剩,也就是严重的资源浪费;另外一些领域消费能力严重不足,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最后这些问题成为社会性致命经济问题,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出现整体“垮塌”。

在任何一个经济体中,在任何时候,都会出现一部分领域消费过剩,一部分领域消费不足,也就是经济表现的“一冷一热”。 在199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了知识经济的“互联网热”,这让坚守传统产业的巴菲特受到投资者的冷落,巴菲特也感到非常无奈。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互联网热”? 因为,当时作为最早期接触计算机的比尔 盖茨,当时已经开始进入40岁的年龄段,这也意味着美国有相当一部分20、30岁年轻人是在计算机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 这些精英从小就在计算机上消费了大量的时间,那么当他们开始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的时候,自然会花更多的钱到计算机上。 我记得我读MBA的生活,我的一位50岁左右的教授说起他1995年接触到互联网,当时他在朋友那里,等了半天,接收到几K的信息,结果让他非常兴奋,从此他就开始对互联网痴迷起来。 他的消费特点,让他成为互联网的“消费领导者”。 所以,有钱的人们纷纷把钱花在提升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带宽上,也就刺激了互联网的发展。当大家都关注互联网的时候,谁还会觉得传统产业有前途呢? 所以,美国大量抛掉传统产业,将低技术含量、资源能耗较高的产业向中国转移,自己“轻装前进”,迈向“知识经济”。 那么,这个现象被总结为“眼球经济”。 从“眼球经济”的角度来说,社会主要关注的领域往往是消费过剩的领域,而人们不注意的领域往往是消费不足的领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