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0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言歸正題,為什麼中國為什麼會出現“流民社會”的特色?其實,當社會普遍關注農村,關注農民工的時候,卻忽略了真正決定中國社會未來方向的部分,中小城市和縣城經濟的狀態。 2億多農民工是一個巨大的流民群體,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但是,這個群體並不是一個主動性的力量,對社會的發展變化缺乏關鍵動能。 更重要的是,農民工群體的形成也是表面現象,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中小城市和縣城缺乏自主 權,導致佔據中國90%以上面積的“縣域”社會的瓦解,引發大規模的民工潮和農村的“老弱病殘”現象,進一步瓦解了中小城市和縣城經濟,或者說“縣域經濟”。賈樟柯,這位生長於小城市的困惑青年,一直在致力於拍攝“自己眼中的真實”,也是“非主流導演”的代表。 賈樟柯說,他拍攝的“非主流”題材,是大多數普通人的現狀,拍攝被人們遺忘的社會真實。 當然,他拍攝的內容也確實是“非主流”,因為他沒有去拍攝廣大的農村變遷的內容(農村擁有最大數量的中國人口),也沒有去拍攝沿海城市(中國最先進的地區,容納大量本地和打工的人口)。 賈樟柯主要關注中小城市、小縣城的變遷和人們的心理,尤其是以他的出生地汾陽為基調的人群心理狀態。 而他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或者只是朦朧意識到),他拍的內容雖然不一定是“社會主流群體”,但可能是是影響中國未來方向的決定性力量。 在中國,人們或者說起大中城市,或者說起農民工,同時忽略了另外一個影響中國未來發展進程的群體:中小城市和縣城的中青年群體,一個處於絕望中的數量很大的群體。一些老工業城市的工業區像是大城市的衛星城,改革開放後被拋在社會的後面,也可以歸類為這裏所說的“中小城市”。 賈樟柯曾經說過一句話,"當一個社會急匆匆往前趕路的時候,不能因為要往前走,就忽視那個被你撞倒的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