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文化”反映到個人經濟上,就是人們對於自我潛力的“竭澤而漁”,加速個人走向經濟崩潰的過程。 當人們只注重利益,只看到眼前的物質的時候,就會失去對於精神文化的追求。 人們的生活歸根結底是糧食,就是古代所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 實際上,糧食分兩種:物質食糧和精神食糧。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當人們關注物質食糧的時候,就會忽略精神食糧;反之亦然。 而“貧困文化”就是通過扼殺社會精神文化的發展,將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物質上。近幾年,媒體上鋪天蓋地都在鼓吹消費,渲染物質消費給人帶來的“快樂”,然後不遺餘力地誇大各種消費品(尤其是奢侈消費品)的細節,比如說汽車豪華與性能、服裝的時尚與個性、家居的品味與舒適、美食的口味與刺激等等等等。然後,“順便 ”“輕描淡寫”地說某種豪華汽車幾十萬、上百萬元,服裝或者皮包上萬元、一套進口真皮沙發數萬元…… 通過這樣的媒體“教育”,引導社會形成對於物質消費的瘋狂態度。 人們喜歡一起吃飯、KTV等等,過著“快樂消費”的生活。同時,有權有錢的人們開著豪華車、穿著名牌服裝、住在“豪宅”裏,而沒錢的人們只能擠公車地鐵、吃著不安全的食品,“蝸居”或者“蟻族“在大城市的邊緣地帶。 對於女人來說,很容易受到外界氛圍的影響,容易受到表面現象的影響。 當整個社會都強調物質消費的時候,大多數女人也都將注意力轉到表面的物質上。 在尋找配偶的時候,男方的物質財富有多少,就成為女人們衡量的主要標誌。 尤其是近兩三年,房價持續暴漲,於是很多女人把房子看做是結婚的基本條件。因為,在中國這個普通人沒有任何經濟保障的國家裏,持續漲價的房子,似乎就成為人們渴求的經濟保障。即使家庭條件較好的“80後”,也面臨著深刻的個人危機。我租的房子兩次售出,讓我被迫搬了兩次家。 這兩個房子的買主都是“80”後,確切地說是他們的父親,為他們結婚而買房。 其中,一個父親是教授,因為技術比較強,在過去賺了不少錢,另外一個父親是南方的私企老闆,他們都是用全款買房。 兩個父親的共同特點,就是面色憔悴,給人感覺非常疲憊。 然後,他們給孩子買房的時候,孩子和女朋友一起看房子。孩子們看到房子不錯,然後輕鬆地一點頭,說比較滿意。 然後,父親們辛苦賺來的120-150萬元就轉到了別人的名下。 我個人當時最深切的感受是,這些孩子的得到太容易了! 這些“溫室裏的花朵”正在很快榨幹他們父母的積蓄,讓他們的父母將來陷入“老無所依”的境地。 而這兩位“富二代”已經屬於這個社會中最幸叩娜后w,父母經濟條件差很多的“80後”們,拿著自己父母的所有積蓄付出首付的時候,然後自己再做“房奴”。 這就意味著,年輕人通過買房,將自己和父母都拖入經濟危機,並且隨時可能因為父母看病的問題,導致個人經濟的崩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