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企业、行业金融和宏观经济,在大量运用数字的时候,会经常出错? 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层面,为什么数字理性几乎总是在出错? 总的说来,这不是数字理性本身的问题,而是对于数字理性的认识问题。 另外,还有运用数字理性的人们的问题。 数量经济学家们和金融从业者们,往往会更多地定义纸面财富,而选择弱化个性的部分。 而当弱化个性、甚至忽略个性的时候,往往会排斥个性这个对社会具有最大推动力量的因素。 那么,不论是很多“金融工程”,还是凯恩斯主义,都是脱离了人性,或者说个性,来进行产业和社会经济的系统设计。不少人在发展数量经济学的时候,主要通过数字理性对宏观经济进行假设,然后脱离微观经济对宏观经济进行数字理性的分析和干预。而这种情况就意味着,这些人的数字理性有意无意地弱化或者忽略微观个性层面,不思考微观个性对社会进程的决定性影响,以及自己的宏观数字理性对微观个性的压抑。 而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个性几乎无法进行数字式量化,人们其实根本无法评估出来某一个人的个性会对整个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那么,强调数字理性的人们,因为无法理解个性的意义,或者故意不承认个性的意义,因此只能在数据建模中弱化个性的影响。 因为,如果真的要充分考虑个性因素,那么没有一个数量经济学或者“金融工程”的公式是可靠的。 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有500万人,那么就有500个个性。 即使其中只有十分之一的所谓重要人物,也是50万个对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个性。 那么,这些个人的个性一旦和其他人的个性互动,还有与国外、自然界的互动,那么其模式的复杂就是最强大的计算机都计算不出来。 那么,不论是经济还是金融领域,以数字理性为导向的人们,也往往都是在理性思维熏陶训练出来的人们。 而这些人必然在个性上要偏弱,经常难以理解个性的作用,执行起来也就更不考虑个性的相关问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