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5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1-11-08 21:23:40

当然,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些地方的人们,从开始就选择了另外的道路。 在欧洲大陆,国家主义逐渐兴起的时候,英国民众和它的北美殖民地民众对国家保持着天然的敌意。 英国在对外扩张之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王权与教权进行的势力争夺。而整个过程中,英国民众更多地站在教权一边。 也就是说,在国家这个物质体系与宗教这个精神体系对抗的过程中,国家从来没有占了上风。 即使王权想施展国家的力量,也首先得利用教权的力量。 比如说,英国通过宗教改革,英王想集王权和教权为一身,形成新的国家形态。但是,英国的民众通过“一波三折”的努力,从开始将国王送上断头台,再防范克伦威尔式的“共和国”,最终选择了“君主立宪”的国家系统。 这个系统通过架空国王的王权,也在很大程度上架空了国家对于社会的统治。 在英国对外扩张的过程中,英国殖民地也沿袭英国本土制度,而且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英国作为“宗主国”,基本上对殖民地进行“放任自流”式的管理,形成具有英国特点的“宗主国”与自治殖民地的模式。殖民地的民众自己生存、自己发展。与之相对比,王权主导的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则采取国家强力控制的模式。而西班牙王公贵族则牢牢控制殖民地,把殖民地作为可以压榨的“肥肉”。而英国的“宗主国”模式也让北美殖民地的民众更加关心自己的利益。 在英国本土准备向北美殖民地加收茶叶税之后,引发了殖民地人民的愤怒,于是开始了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北美和拉美之间的发展差异,在殖民地建立之处就已经注定。在独立战争之前,托马斯 潘恩在《常识》的小册子中强调;殖民地给英国交了更多的税之后,不会得到更多的保护。 所以,殖民地还不如脱离“宗主国“英国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保护”,把交给英国的税收留给自己,然后自己建立起自己保护自己的机制。潘恩的《常识》得到了殖民地民众的共鸣,大家开始为了摆脱英国而努力。 而领导“独立战争”的美国先贤们,都是冒着因“叛国罪”而上绞架的风险进行着战斗。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英国,还有很多人希望英国能够继续“治理”殖民地。 所以,独立战争的领导者在面对强大的英军同时,还需要提防亲英的势力。 当然,由于多数民众自发拿起枪与英国对抗,再加上法国的帮助,殖民地在“独立战争”中经历屡次失败后,似乎突然之间获得胜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