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2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就在司马伦到了关中之后,第二年,即元康二年,292年,晋国就发生了全国范围的传染病;元康三年(293年),在关中地区的弘农郡出现了严重的雪灾;在元康四年(294年),又发生了全国范围的大饥荒。严重的雪灾对于以农耕为生的汉族人民来说,虽然严重,但是并非致命,来年风调雨顺,老百姓又能生活;而对居于内地,以畜牧为主的草原少数民族来说,严重的雪灾会造成大量牲畜死亡,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恢复元气的。接二连三的饥荒,使得下层的牧民无法生存。

于是,就在元康四年的5月,匈奴族的郝散聚众反叛,进攻上党郡(今山西黎城西南),击斩了郡长。从《资治通鉴》的记载情况看,大约郝散在攻克上党以后,转兵西向,准备渡过黄河,与散居在陕西北部的匈奴人联合,并占领关中地区,因为那里灾荒饥民众多,很轻易就能扩大部队人众。

叛乱在进行了3个月以后,以郝散率领部众归降而宣告结束。

但是,奇怪的是:在郝散归降以后,冯翊郡(陕西省大荔县)郡政府都尉却诛杀了郝散。

杀降,历来为人所不齿,只有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杀降才多少有一点必要性。比如,在灭吴之役中,吴国丞相张悌等率军渡过长江,包围了晋朝王浑部将尉张乔,张乔被迫投降,而对于吴军而言,前面有强敌,投降的晋军并非真心投降,这时候,又没有办法处置这些降兵,但是,如果留下不杀,必为后患,被杀的极有可能是自己,因此,诸葛靓就建议杀降,但是,张悌没有同意,而是安抚了投降的张乔,率军继续北上,结果被晋军前后夹击,大败被杀。这时候,对于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杀降尤其是杀伪降的,并无不可。但是,在郝散投降以后,再进行诛杀,就显得负面作用要大些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