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5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首先,司马颖上表说:“大司马司马冏前在阳翟的时候,与强贼相持的时间较长,当地百姓受到的祸害也最大,如今,那里的百姓饥饿冻馁,应该马上去赈济。我请求征发郡县的大车小车,一块运送我这里的邸阁米(即:战备军粮)十五万斛,以赈济阳翟那里的饥人。”

紧接着,卢志又对司马颖建议:“黄桥之战,我军阵亡的将士有八千余人,既经过了夏暑,尸体暴露在外面,实在是件令人伤心的事。当年周王埋葬路边的枯骨,《诗经,小雅》的诗歌中就有‘行有死人,尚或墐之’这样的诗句用来赞美。况且这些为了捍卫王室而死的将士呢!”司马颖也听从了,命令制造了8000个棺材,用自己成都国的食邑钱,为死者做成寿衣,收敛以后再郑重祭祀,统一在黄桥北面开辟一块无名将士公墓,建立祠堂,刊石立碑,记载8000死难将士的赴义之功,使遗属四时有地方进行祭祀。同时,对于死难家属,发放比一般战役战死高二等的抚慰金,并在死难将士的家中发放“烈士家属”门匾(“仍表其门闾,”)。不仅如此,而且,命令河内温县当地政府也埋藏在溴水之战中战死的司马伦一方士卒14000人。

自司马颖离开洛阳以后,与成都王司马颖以退为进、收买人心的做法相反,齐王司马冏却更加专权恣肆。殿中御史桓豹没有经过司马冏先审阅,就直接向皇帝上书汇报工作,司马冏知道以后,竟然把桓豹拷打至死(《晋书,司马冏传》:“即考竟之。”关于“考竟”一词,传统理解是这样的,但是,如今有人写论文说:考竟是“考问案情,穷究其事。”的意思。个人以为,这是望文生义,考竟当然含有这个意思,但是,从《晋书》多处记载中可以认定考竟就是拷打之死的意思,比如,在说诛杀贾午、赵粲等人的时候,也是用的“考竟”二字,由此,今从众,采用拷打至死的涵义,“竟”当翻译为:完、死之意。)这件事,让朝野大为震惊,史书记载:“于是,朝廷侧目,海内失望矣。”——仅仅是拷打一下不听话的御史,似乎还不至于引起如此大的震惊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