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0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0-09-01 22:54:58

二十三、元帝纠结

晋元帝司马睿即位以后,一直有三件事情,比较纠结。

一是祭祀问题。祭祀作为封建社会极为重要的礼制,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根据《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西晋时期,确立了皇家的七庙制度,具体是:一庙异室,即在一座建筑中供奉着昭穆几世的皇帝神主,同时,确立了太祖独尊的地位,规定只有太祖的牌位才万世不毁。然而,如何确定太祖,在西晋时期,就有一些问题:因为,西晋政权是经过司马懿父子三人共同努力之下才篡权的。根据祖是创业有功,宗是守成有德的规定,到底确立谁是太祖,就有点问题。平心而论,论开创之功,那自然应该是司马懿为太祖,但是,作为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当然希望自己的爸爸能够成为太祖,以至于享受牌位在太庙里万世不毁的待遇。于是,司马炎在实行七庙制度之初,只是确定了七位庙主,他们分别是司马炎的六世祖征西将军司马均、五世祖豫章府君司马量、高祖颍川府君司马俊、曾祖京兆府君司马防、祖宣皇帝司马懿、伯父景皇帝司马师、父亲文皇帝司马昭。这六世七位先帝为三昭三穆,而“太祖虚位”,直至咸宁元年12月,司马炎才“追尊宣帝庙曰高祖,景帝曰世宗,文帝曰太祖”。然而,到了东晋时期,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司马睿是琅邪王司马觐之子,是司马懿的曾孙,但是,相对于司马昭却是旁支,那么,如果继续以司马昭为太祖,司马睿继承大统就显得有点尴尬,于是,太祖之位就需要在司马昭与司马懿之间重新选择。基于上述原因,司马睿在建太庙的时候,仍然是采取太祖虚位的权宜之计,为重新选择太祖埋下了伏笔。除此之外,在司马睿即位以后,如何加封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就是说怎么样摆平琅琊王的问题,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时,有臣下进言说司马睿的父亲琅邪王司马觐宜尊称皇考。太常贺循表示了反对,说:“礼典之义,子不敢以己爵加其父号。”因为,按照法统,司马睿是上继武帝司马炎,也就是说从皇室的疏属承继了大统,那么,就不能再顾小宗了,司马睿只好听从贺循的意见,没有追封生父为皇,封自己最心爱的儿子司马裒为琅邪王,奉恭王司马觐之祀。关于祭祀的最后一个难题就是:同辈兄弟的神主在宗庙中该不该占据不同的庙数? 在西晋武帝所立七庙中,只有三昭三穆,而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虽然都属于第三穆,但是,却被计为两庙。到了司马睿时代,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司马睿与晋怀帝、晋愍帝为从兄弟,如果继续不按辈分确定庙数,谁也不敢说将来不会上辈神主迁毁以后,在七庙中形成全为同一辈分或者两个辈分的神主占据,这就严重违背了天子之庙“三昭三穆”的礼制,甚至会使天子之庙降为诸侯、士大夫之庙的规格。因此,司马睿对此组织了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听从了贺循的意见,即:七庙数以昭穆为准,而每昭每穆,则不一定只有一个皇帝神位。这样,就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