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0-28 23:02:35
三七四、遗世独立(2)
对于陶渊明辞官的原因,后人做出了种种猜测。
大致不外以下几点:一、陶渊明的个性使然。陶渊明的个性是复杂的,他既有崇尚自然、自由的一面,又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但总体上将,在陶渊明的性格中占有主导地位的还是顺其自然的恬淡。二、仕途的无望。陶渊明入仕决非仅仅满足于做一名低级官吏,然而,陶氏家族自陶侃去世后,迅速衰落,在东晋政权被高门垄断的情况下,要想登上与其曾祖陶侃一样的高位,势比登天还难。但是,在东晋末年各种势力角逐的舞台上,如果投靠了合适的人物,登上高位也并非不可能,这类例子比比皆是,如桓玄任用卞范之、刘裕任用刘敬宣等等,都是如此。陶渊明在桓玄篡位的时候,守丧在家,而等到服丧期满以后,桓玄就已经失败了,他转投的新主刘裕与其并没有多少渊源,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屈居下僚,这与陶渊明的初衷大相径庭。三、可能存在贪渎行为。近来,有人对照陶渊明前后的诗文,提出了其在担任县令期间可能存在贪渎的可能。一是在司马道子父子执政期间,东晋官场纪律松弛,地方官员贪渎可能已经成风,这从刘裕掌权以后,“以身范物,先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的史料中似乎可以得出一些线索,而这次督邮下县监察工作,也极有可能是刘裕自上而下整顿吏治的措施之一。二是陶渊明个人所说的辞官理由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上说,自己辞官的原因是:第一“质性自然”,第二“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然而,陶渊明辞官以后,并没有去奔妹妹之丧,而且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却充满着如释重负的喜悦,并没有多少奔丧的悲戚之感。第三陶渊明任县令目的就是要筹备隐居的钱财(“以为三径之资”),而对比陶渊明任职前后的经济状况,在他任职以前家境可以说是十分贫苦的,“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即便是在元兴二年(公元403),陶渊明已出仕近十年后,他还在《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中说“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瑟空宇中,了无一可悦。”然而,在他辞官回家以后,就有了“僮仆欢迎”、“有酒盈樽”、“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景象,另外,陶渊明前此在桓玄、刘裕等人的幕府多年,幕僚拜见长官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什么偏偏见到督邮才“不为五斗米折腰”?因此,有人揣测,陶渊明之所以辞官也许还有逃避罪责的可能,聊备一说。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