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据此证明《宋书》的记载是错误的,拓跋珪是什翼犍是孙,非其子。驳掉宋书,晋书中的故事又如何解释呢?晋书编写的根据是什么呢?由此引出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崔鸿北魏人,与宋书作者沈约基本处在一个时代,《十六国春秋》原本秩失,现在的版本是经后人辑补的,据说晋书大多史实参考《十六国春秋》,晋书作者房玄龄先生为什么弃魏书不顾非要选择《十六国春秋》呢?除了对魏收不放心之外,毕竟崔鸿与沈约所处的年代要早。晋书给我们仍旧留下两处疑团需要解释,一是什翼犍未死,拓跋珪缚父请降,二是拓跋珪被流放于蜀地。其实这是一个问题,只有拓跋珪缚父请降,才能被苻坚流放于蜀地,因为他不孝。

事实又是如何呢?无论魏书也好,晋书也好,有一点是肯定的,秦军兵临云中时,拓跋代国曾出现内乱导致什翼犍的许多儿子死亡,关键在于叛乱是由谁发动的。魏书说是庶长子拓跋实君和拓跋斤,晋书则说是拓跋珪,各执一词。拓跋珪有没有可能发动政变?他自己没有可能,因为他当时才五岁,虚岁也就六岁,怎么可能打败都是成人的长兄们呢?赞同什翼犍纳媳说的史家认为虽然拓跋珪不可能,但已为什翼犍妻子的贺氏可能,原因是她的背后有贺兰部的势力。贺氏的传奇故事我们在后面还要逐一讲,她是一个聪明、大胆、有识见的女子。即使当时她坐上代王王后的位子,也绝不可能在秦军大举压境的关键时候蛮干,清除慕容妃的儿子们,把什翼犍抓起来投降。如果真是这样,代国的老人,部落联盟的首领们会对她倍加尊重?再者说,苻坚会把一个五十七岁病魔缠身的老人送进太学学礼,仅仅认为他未参仁义?更何况什翼犍本身便是一个仁恕之君。不管拓跋珪曾不曾缚父,依苻坚的大度和英明,也绝不会将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流放到偏远的蜀地去。应该就此判断,晋书不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