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把各地的官员、豪强尽数迁到平城充实人口,“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杰二千家于代都。”经过其后历代北魏帝王努力,直到公元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在平城建都97年,历经六帝七世,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百万人口。
都城的迁徙,对草原上拓跋联盟中牧民的生活造成冲击,就象清朝末年,人们从土地耕种中走向机器大生产一样,怀疑、排斥、反抗,从牧民到贵族,从一个部落到另一个部落不断漫延,拓跋珪准备拆散他们部族,加快汉化,“离散部落”的政策悄悄地诞生了。
日期:2007-5-17 17:06:40
离散部落顾名其义,就是将部落中的牧民离散,在北魏它是一项国家政策,它的策划者是汉人张衮。我们讲过,拓跋部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地理环境决定生存方式,拓跋部从大草原到代北再到中原,他们必须适应环境的要求,而不能让环境去适应他们,用术语讲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拓跋珪是个有着雄心大志的君主,他的志向在于平定四海,一统天下,这一点张衮很早就看出来了。
张衮,字洪龙,上谷沮阳人。祖父张翼,曾任晋朝辽东太守。父亲张卓,做过昌黎太守。张衮起初在郡里做一名五官掾的小官,五官掾没有固定的职务,就是太守的左右手,幕僚角色。张衮性格纯厚笃实,好学,有文才。拓跋珪复兴代国称王,张衮被选为左长史,成为拓跋珪决策圈子中的一员,史载“常参大谋,决策帏幄”。在破刘显、击柔然、抵御燕军入侵、入主中原等一系列战役中,张衮为拓跋珪出谋画策,算无遗漏,拓跋珪言听计从,也算一对千古知遇的君臣。张衮在拓跋珪尚未建立功业的时候就经常对人说:“昔乐毅杖策于燕昭,公远委身于魏武,盖命世难可期,千载不易遇。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夫遭风云之会,不建腾跃之功者,非人豪也。”张衮自比乐毅、荀攸,也看准拓跋珪是一位能够统一天下的英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