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4-18 00:02:56
大禹的这次治水工程在地缘上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让黄河的地缘影响力扩散到了淮河。而大禹本人实际上也凭借这次治理水患,树立了洛阳盆地在黄——淮之间的政治地位。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大禹及其所代表的部族既然可以通过疏通龙门而减轻淮河的水患,自然也存在人为堵塞龙门,让伊水复流入淮河的可能性。对于淮河流域的部族来说,这是一种现实的地缘威慑力。尽管伊水的水量在后世已经逐渐减小了,黄河对淮河的这种地缘控制力却一直延续了下来,因为春秋之后的政治家们,已经有能力通过人为的方式,在洛阳盆地——山东丘陵之间的任意一点,将黄河之水向南引入淮河流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决堤)。有一种看法是中国的集权结构是源于“治水”文明,从黄淮之间的地缘关系来看,这种看法也不无道理。
既然大禹已经通过治水显示了自己的能力,那么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向分散于黄、淮流域的部落们宣示自己的政治权威了。由于淮河流域的诸多部落都在这次治水工程中出了力(当然也有坐享其成的),因此大禹需要找一个地方召集各部论功行赏。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试探行为,以观察自己在淮河流域的威信究竟如何。由于评定功过实际上是一个计算过程,所以这次会盟行为被称之为“会稽”,也就是现在“会计”的意思(学财务的朋友倒是应该去“会稽”圣地拜一拜)。这种做法倒是很象姜太公在“封神台”上所做的,只是不知道〈封神演义〉的作者在创意封神榜时是否受到了大禹“会稽诸侯”的启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