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2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1-03-14 08:54:52

无论以什么标准来看,李牧能够为赵国两却秦军,都是值得骄傲的战绩,特别是秦国现在如日中天的时候。问题是这样的胜利,却不能在任何意义上让赵国变被动为主动。为了抵抗秦国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赵国已经随时处在战时体制之下了。即全部的,可以利用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都处在战备状态。这点倒和游牧民族有点象,他们的壮劳力随时可以进入状态。但与游牧民族相比,赵国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一是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平战转换的速度非常快。或者说要战备集结的时候,并不影响生产的进行。而赵国的农业本性,要做到这点就很困难了;二是游牧民族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处在防守状态。一旦失败,就会很快运动到对方后勤难以为继的地方去。无论是军队的战术撤退,还是整个族群的战略转移(比如跑到漠北去),都不会有致命的影响。这也就是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原政权对于这些马上民族所取得的胜利,多是击溃战,并且总是不得不坐视他们休养生息后,又卷土重来的要本原因。这一条放在赵国身上,就不适用了,即使知道秦人肯定还要卷土重来,除了把准备工作做的更充分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自长平之战以来,连续30年的战争,已经极大的消耗了赵国的国力,无论是从人力还是物资(特别是粮食),赵国都快到无以为继的地步了。经过李牧两却秦军的战役之后,李牧所率领的北地精锐,也受到了很大的消耗。在野战当中,“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道理谁都清楚,更何况你面对的是战斗力最强的秦军。因此,在公元前229年,秦国又一次的攻击到来之时,赵国上下都预感到这一次很难挺过去了。从秦国的角度来看,之所以选择这一年发起进攻,是因为对于秦国来说,三年已经足以将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了。特别是把韩国灭掉,将他的国土和资源直接纳入高效运转的秦国管理体系中后,更加增强秦国在河内地区的力量(让韩国作为仆从国协助进攻,和进行集中管理运用,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意大利肯成为德国的一部分,并由德国人择其精锐编入德国的战斗序列。意大利人在战场上也不会成为一个笑柄了);而从赵国的角度来看,这一年他们也遇到了大麻烦,正好给秦国以可乘之机。因为赵国的国内由于天灾,陷入了大面积的饥荒。其实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周期性的由于天灾而陷入困顿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在极度依赖土地产出的中央之国,衡量一个政权是否稳定的很重要标准,就是他在大灾之年,能否调集足够的资源来平稳渡过艰难期。这一方面要靠平时的储备(所以中国人喜欢积累,存钱);另一方面则需要有控制力,进行区域调配。如果你的国土有足够纵深,一般而言,不会几个地缘版块同时受灾的。这也正是中央之国的地缘整合范围越做越大,最终把东亚大陆的农耕区基本都包括进去的重要原因。当年强大的魏国,就曾经这样做出过示范。每当他的河内之地遭遇灾荒时,就把河内之民转移到河东去就食;反过来也是一样的。这种做法在后世的“封建王朝”中也非常普遍。每当大灾来临,而中央政府又没有足够的储备予以救济时,就会允许农民自然流动(就是放他们去未受灾的地区“逃荒”),而这在平时是严格禁止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