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3-16 08:28:50
荆轲刺秦王故事的经典程度,在中国应该已经达到家喻户晓了。而这个故事的发生背景,正是由于王翦灭赵,秦国与燕国在河北平原开始划易水而治。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基本都活动于博弈舞台的边缘,并且从来没有被秦国主动攻击的燕国,终于闻到了死亡的气息。我们固然为赵国在第一线抗秦时,燕国不出手相助,反而落井下石的举动感到不耻,但现在再讨论这些已经毫无意义了,燕国需要在强秦面前,找到自己的求生之法。从军事对抗的角度来看,燕人毫无胜算。以燕国的地缘实力,他们甚至无法取得一次战术上的胜利,这点从燕国与赵国的两次战争就可以看出((这两次偷鸡不成蚀把米之举,还严重消弱了燕国的实力)。有鉴于此,燕人想到用“刺秦”这类“特种作战”来解决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从主动性来说,燕国这种主动出击的方式,总还是比韩国那种坐以待毙,甚至想出所谓“疲敌”之策要值得称道。只不过如果当初燕国能够谨记唇亡齿寒的教训,想办法存赵以为缓冲的话,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被秦人叩关了。
也不能不说燕国就没有为抗秦做过准备,否则他们也不敢在秦国的重压之下收留“桓齮”,收留这样一个对秦军了若指掌的将领,正是为了有朝一日和秦国做战时能够做到知己知彼。不过燕国也不敢公然与秦国为敌,留用这个秦国悬重赏通缉的败军之将,因此“桓齮”在燕国就变身为“樊於期”了(也正因为此,历史上就有人争论,这两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只是以燕国和秦国的实力对比,不是有一个樊於期就能改变的。因此这位燕国曾经寄予厚望的前秦军统帅,用另一种方式报答了燕国收留之恩(也是为了私仇,其全家都为秦王所诛)。他的头(自愿献出的)和燕国的“督亢”之地,共同成为了荆轲用来谋求觐见秦王的见面礼。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