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6-23 08:41:43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地理、历史两方面着手。首先来看看大的地理结构,记得在战国阶段解读燕国时,对这一地区的地理结构,作过一次粗略的解读。其中有一张图是《辽河流域地理结构图》,正好可以拿出来参考。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沈阳和辽阳的东面,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北接海拔更高的长白山脉,南穿辽东半岛。这条山脉的地理名称就叫作“千山山脉”。而千山所分割的地理单元,就是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长期以来的两大核心板块“下辽河平原”,以及“朝鲜半岛北部沿海平原”。前者基本上是中原政权强盛时,所能在东北方向直接控制的,最顶端的地缘板块;而后者在大部分时候,是由独立状态的,朝鲜半岛本地政权(如箕子朝鲜、高丽等)所覆盖。
在明帝国将蒙古人逐出中原之地后,千山山脉两端的情况也是如此。基于我们分析过的地缘背景,明帝国和二千多年前燕国的控制状态,并没有质的变化。唯一显著不同的是,明朝并没有谋求在朝鲜半岛北部获得一个突出部,以期对朝鲜半岛的进一步渗透。而是满足于维持朝鲜半岛的藩属地位,将鸭绿江作为二国的国境线。并不能说明帝国的国力和进取心就比当年的燕国要差,只不过是二千多年的历史,让明朝的政治家们找到了一个控制朝鲜半岛的,性价比最高的方式罢了,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越南。换句话说,即使是在丛林法则更为适用的古典时期,政治家们也不会象现在的网络暴民那样,动辄喊打喊杀,用灭国屠民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控制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