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6-28 00:23:26
在三十多年前,红色中国准备打开国门,从而真正成为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时,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于天然的海洋优势,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事实上在19世纪,英国人用炮舰打开中国国门时,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缘优势便已经开始体现了。只不过由于众所周之的政治因素,这个变化出现了30年的空白区。有趣的是,当年欧洲人对这个东方老大帝国所做的一切,本质是出于“重商主义”思维指导下的,门户开放的要求。即对于因工业革命,生产力已经发生质的飞跃的欧洲人来说,他们迫切需要中国这个大市场。而上世纪70年代末的那次改革开放,所造成的后果却是现在的西方国家,高呼“中国制造”这只狼,侵占了它们的市场。这种攻防转换的形成,不是一两句话,或者说地缘能够解释清楚的。
不过这两种结果,倒是有着共同的地缘文化背景,即“孤独”的(相对于地中海文明)矗立于东方的中央之国,已经习惯了凡事自成体系。无论是被动的成为消费者,还是主动的成为产品提供者,都不能动摇他自下而上,自给自足的原始想法。这种根深地固的文化理念,使得中国人理解的,自己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定位,决不仅仅是以合作分工的形成,串连在全球经济体上一个板块。也就是说,中国人不会在任何一个领域,放弃以我为主,打造完整体系的想法(比如体现在所谓的“以市场换技术”行为上,就是一定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的渐进过程)。这种思维所导致的战略后果,一如英国人在向中国输入鸦片之前所面临的困境一样。即你可以必须依赖中央之国所制造的种种必须品,但中央之国却不能回报你以同样的市场。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在面对中国崛起起,西方国家总是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十分清楚本质原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