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8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6-14 00:46:35

正如古典时期很多纠缠不清的边缘民族一样,“东胡”也是一个比较知名的一个案例。很多时候,大家所纠结的是,诸如东胡到底是什么人种,应该包括哪些民族一类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讨论起来并不会有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即使我们有机会穿越回去,没有文字记录历史有游牧民族,也未必说得清自己的源流。事实上,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所谓血统并不是最重要的。恶劣的环境,使得他们珍惜每一个可能为己所用的潜在劳动力(战士),并养成了“养重于生”的观念。也就是说,后天是否成长、融于自己的部族,其意义远大于血统的来源。在这种观念指导下,那些从战争中掠夺而来的人口,只要愿意都可以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份子,尤其是对于那些文化归属感丧未形成的幼童来说。

游牧民族的这种“拿来主义”的务实做法,甚至于不会受到人种的限制。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繁杂的历史记录中,经常能够看到对一个游牧民族,有不同的种族特征描述,以至于直到今天,在网络之上讨论某一古典游牧民族的人种,依然是很多人所热衷的话题。当然,这类话题的最终结果,一般都是没有结果。

东胡作为一个,独立的游牧族群出现,最初就是在匈奴崛起时代。在中央之国开始把匈奴人人叫作“胡人”的时候,那些居于“匈奴”之东。也就是我们上一节开始分析的,肯特山、蒙古戈壁以东,直至大兴安岭的区域的游牧民族,也被称之为东胡了。事实上,东胡之族,之所以能够以独立面目出现在中央之国视角中的游牧体系中。并非是因为他的人种、源流和匈奴就有明显区别的(刚才也说了,他们自己都未必搞得清楚)。造成这一点的基本原因,是肯特山以东的蒙古高原,本来在地理结构上就呈独立状态,是一个蒙古高原的二级地缘板块。相比之下,这些依托黑龙江流域和大兴安岭的游牧部落之间,更容易交集和博弈,并形成和色楞格河流域有一定区别的地缘文化。不过在地理条件上,有机会自成体系,并不是东胡之族让“历史”记住的主要原因。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蒙古东部的这个地缘板块,在古典时期曾经成就过许多影响到中央之国历史进程的,“著名”的游牧民族,如:鲜卑、契丹、蒙古。而按照他们的地缘位置归类,都被认定和公元前的“东胡”有亲缘关系了。这些被很多历史研究者,认定同出东胡体系的族群,之间到底有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估计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不过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就是兴起之地,都在蒙古高原的东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