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3-25 01:43:28
导致锡斯坦农业体系的崩溃罪魁祸首,是那位来自中亚的征服者“帖木儿”。这位崛起于粟特,试图继承蒙古游牧帝国遗产的突厥人,在行事风格上似乎也在刻意模仿成吉思汗,那就是对反叛者进行无情的惩罚。在他的征服过程中,赫拉特和锡斯坦的政治中心“扎兰特”(现在阿富汗一侧),都曾经因反抗而遭遇过屠城。不过赫拉特比较幸运,因为帖木尔的继承者最初受封于此,并在经营过程中发觉,赫拉特绿洲不仅可控波斯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之间的交通要道,还与帝国的龙兴之地:粟特地区相距不远。这使得他在继位之后决定定都于此,并将赫拉特建设成为了一位堪与撒马尔罕相媲美的中亚名城。相比之下,锡斯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帖木尔在屠城的同时,还对锡斯坦地区成熟的灌溉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破坏,以根除反抗者的经济基础。而一直到今天,这一地区都没有恢复成为富庶的农耕之地。
不得不说,锡斯坦今日之状让人十分惋惜。因为赫拉特、锡斯坦地区的农业潜力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得到了开发。在波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锡斯坦都是征服东伊朗高原地区所必得的战略要点。而锡斯坦绿洲,甚至还有机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公元7世纪,中央之国进入第二帝国时代(隋唐)的鼎盛时期时期:唐帝国。而此时的伊朗高原,也处于第二帝国时期(萨珊王朝)。同样兴起于波斯板块的“萨珊王朝”已经统治了伊朗高原400多年。虽然此时的唐帝国已经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粟特地区,但和所有立足于伊朗高原的王朝一样,萨珊王朝地缘扩张的重点,也是西侧的小亚细亚高原以及南侧的新月沃地。对于他们来说,从环地中海文明圈所获取的利益,要远远高于中亚农业区那点绿洲。这其实也是为什么,伊朗高原在地缘政治上通常与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乃至尼罗河下游地区组合为“中东”板块。而不是与中亚地区结合为“大中亚”概念的原因所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