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属于农耕者的舒适空间,但游牧者同样有机会从中找到草场放牧他们的牲畜。理解这背后的原因,能够帮助我们解开一个谜题,那就是为什么曾经散布于黄土高原的羌戎部落,会经常被误解为“游牧民族”。然而实际上这种归类并不准确,既然有部分土地适合耕种,并且农耕能够让土地承载更多的人口。生活在黄土地带的羌戎民族没有理由,不在自己的经济结构中融入部分的农耕因子。这混和性同样出现在农耕民族身上。今天,在降水不太充足的黄土高原上,农民们仍会通过放养小规模畜群,来利用那些无法耕种的土地。
此外,农耕文明的边界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的。探索农耕文明的地理边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充满着与游牧者的博弈。如果将基本属性为农耕的华夏文明,历史认定为5000年的话,那么这一探索的时间跨度长达3000年。一直到2000年前,汉王朝将连续农耕区的外沿扩张到极限十五英寸等雨线,甚至通过灌溉技术运用,将与核心农业区相连的绿洲农业带,如河西、河套都拿下时,农耕文明在东亚地区的边界才算真正弄清…
回到羌人的问题上来。相信很多中国人,都能列举出几个北方草原政权的代表性君主来。最起码成吉思汗的知名度,应该不会比秦皇汉武更低。然而说到羌人政权和知名领袖,能够说出一二的就不会太多了。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羌人的生存环境及存在结构,与在欧亚大草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有很大的差异。羌戎民族在生存环境上,要更为依托河谷地带,并且在生产方式融入了部分农耕成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