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10-02 11:42:06
(铁血时代-165)
晋军大军出动,其目的并不是准备与楚国进行决战,而是为了接应魏锜和赵旃,但是在楚军看来,晋军准备先发制人,训练精良的楚军部队很快从防御状态转入进攻状态,而准备不足的晋国军队很快地陷入慌乱中。
在晋军出发时,并没有接到与楚军决战的命令,因为晋楚两军已经在口头上达成了停战的协议,魏锜和赵旃两人就是与和谈的名义前往楚营的。但是这两人却将和谈变成了挑衅,所以反倒是楚军做好了决战的准备。
战斗意识不足的晋军在邲地遭遇楚军的主力,一阵的慌乱,很快就被楚军打得溃不成军,夺路而逃。
而在此时,晋军总司令荀林父惊慌失措,发布了一条命令:“先北渡黄河者有赏”。
战斗刚刚开打,晋军统帅部就发布了逃跑有赏的命令,这战也就打不下去了。
在晋国三军中,只有上军的司令员士会作了充分的防御准备,士会虽然力主与楚国和谈,但在战争准备上也是毫不含糊,当是上军驻扎在敖山附近,士会下令利用山地地形,设下七处伏兵,所以在楚军大举进攻之时,只有士会的上军没有出现恐慌性的溃逃。
晋中军与下军就乱得不可开交了。
中军参谋赵婴在战斗开始之前,就已经预先安排了渡河的船只,当总司令荀林父下达渡河命令时,中军将士就哗的向渡河的船只上跑去,争先恐后地争着上船。
这时下军的将士心急了:要打仗嘛,主帅都已经下达了逃跑命令了,人人无心恋战;要逃跑嘛,又没有事先准备好船只。所以下军乱得象一锅粥,只要见得有船只,就拼命用双手抓住船舷不放,已经上船的士兵一看船舷被众多的手拉得开不动船只了,索性拔出刀,冲着船舷上的手就是乱砍。
一声声的惨叫声此起彼落,在沙滩上留下一只只被剁下来的手臂,以及哀号连天在浅水中打滚的身残士兵。
就在晋军后方开始大规模撤离时,楚军的攻势还在凌厉地展开,前线晋军一路溃逃。
这时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些崇尚武士精神传统时代的特点。
正当晋军一路逃跑时,晋军有一些战车陷入到了坑地中,拉不出来了,在后面追赶的楚军就朝他们喊话:“你们把战车前的横板卸下来,战车就可以前行了。”
这些陷入坑中的战车按楚军所说的去做,有些战车脱离了坑地,有些陷得比较深,马走了几步又停下来。楚军士兵又在后面指导晋军士兵了:“你们把军旗拔下来,绑在车前辕端的横木上,跟马匹一起拉,这样就可以完全把车子弄出来了。”
晋兵又按楚军的指导去做,果然把战车都拉出了坑地。
日期:2009-10-04 10:10:08
(铁血时代-166)
楚军很有风度,在战场上帮助敌人指点逃跑之术,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恐怕都是少见的。
这个事例也说明此时的楚军的确是训练有素,对于战场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都有应对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楚庄王时,楚军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跟楚军相比,晋军的风度就差远了,在受指点后脱离了危险,这些脱险的晋国士兵转身对后面追赶的楚兵说:“我们不象你们楚国老打败战,所以逃跑的经验不如你们多。”可谓春秋时代一大笑话。
晋军的中军与下军为了夺路而逃,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局面,损失惨重。而上军则由于其司令员士会事先有所防备,在楚军进攻时,士会事先安排的七处防御阵地发挥了作用,所以上军并未出现混乱的现象。
不过上军所处的境地仍然十分的危险,楚庄王紧急命令在战地附近的唐国出动军队,会合楚军联合作战,唐国是一个小国,不敢违背楚庄王的意志,唐国的军队会同楚将潘党率领的四十辆战车部队,迎战晋国的上军。
上军司令员士会是晋军中最有才干的一位将领,他审时度势,认为保存实力是必要的。
首先,晋军的中军与下军已经溃不成军,多数部队已经开始向黄河北岸撤退,上军的侧翼已经得不到保护;其次,楚军在击溃中军与下军之后,必定会对上军形成合围之势,界时上军难逃被歼灭的厄运。
所以士会下令军队在阻击进犯之敌的同时,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地向渡过黄河,撤离了战场。
在中军与下军遭遇重大损失时,士会的上军基本上完好无损。
楚军只用一天的时间,就赢得了空前的胜利。
楚军将领潘党建议说:“应该用晋军士兵的尸体堆成一座高丘,再高丘上再树一块战功牌,让这次楚军大捷的故事,可以流传给子孙后代,使他们永远都记得先祖的丰功伟绩。”
楚庄王听了摇摇头说:“你不晓得,‘武’字是由‘止戈’二字构成的。当年周武王战胜了商纣时,就收起干戈,而寻求有德之人来治理国家,所以周武王的武德,受到了千秋万代的景仰。周武王的武德有七个方面:禁止残暴、消弥战争、保护国家、抚定百姓、序定功绩、安和人民、丰厚财富。现在寡人对晋用兵,没有以上任何一项美德。古代英明的君主,捕杀不义之人,而将其尸体堆成山丘,是为了惩戒邪恶。现在晋国无罪,而晋国士兵不过是为国为君尽忠而战死沙场,怎么可以把他们的尸体来堆成高丘呢?”
从楚庄王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其不同凡响的一面,虽然他奉行霸道,但还是不时流露出王道的思想,他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也使他超越了同时代的任何一位君王,并且成为那个时代的主宰。
(下一节《所向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