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穆勒在图宾根大学读书时就读到了罗雪尔和克尼斯等人的著作。他在1861 年大学毕业前就已经认识到经济学的知识领域“不能脱离地点、时间和民族,而其基础应当首要地(尽管不是单纯地) 从历史中去探求”(朱绍文,1999 :107) 。施穆勒本人的兴趣包括历史学、应用统计学、经济学及社会制度与行为(含社会心理学) 、社会人类学、地理学、人口学、经济与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甚至还有伦理学与哲学,但他始终将自己看作是一位经济学家。他的研究内容除了历史的考察之外,还包括了“对社区环境的气候、地理、地质特点的比较研究”,甚至还包括“民族志”、“文化的心理基础及文化变迁中的有关心理因素”等内容。显然,这“主要建立在心理学的和民族志的基础之上,更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考察相对来说较少而且明显地只占次要的地位”(Veblen ,1902) 。
以施穆勒卷帙浩繁的《国民经济学一般原理》(1900 - 1904) 为例,“虽然在方法上不可比,但在其范围上可与马歇尔的《原则》相比较”,该书试图进行社会科学的组合,形成“有关过去与现在的巨大的镶嵌画或全景画”( Fischer ,1968) 。这部书的第一卷包括“引论”和两本书。“引论”分3 个部分,分别介绍了经济学的概念、社会生活中的风俗、法律和道德的诸种关系,最后详细回顾了经济学文献和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发展。第一本书涉及土地、人口与技术,说明了气候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不同的种族、民族、人口的组成与变化,技术演进及其经济意义。第二本书题为“经济的社会构造或成份:其起源、管理部分及当前形势”,分别讲述了传统的家庭经济与城镇经济的兴起;19 世纪欧洲与美国的城市化;经济功能在家庭、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分布;在语言、道德、习俗、法律和行政的同一性基础之上作为一个“社会过程”的劳动分工;产权的核心及其分配; 社会阶级的形成及不同工业组织的演变等(Balabkins ,1987) 。可以看出,施穆勒全景式的作品并非人们所以为的那种注重细节的历史学著述,其特色与其说是历史学的,不如说是民族志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