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战斗打响前一刻表现犹疑不决,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一是可以助燃秦王府上下人等的同仇敌忾之心。以上已说过,秦王府与东宫、齐王府相比,兵力是非常悬殊的,秦王府中的兵将除非能以一敌十,才勉强够与敌方打个平手。所以士气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场战斗的输赢。李世民一再退缩,尉迟敬德一再顶上。而这种一顶再顶,让这些同志都憋了一身的气力,到真正开战时就能勇不可当。这就是所谓的“遣将不如激将”了。而且,借尉迟恭等人的劝说,也可统一思想,同样有激发士气之效。
二是李世民也没有一击即破的把握。正由于兵力太悬殊,行动太冒险,要说下决心就下决心,谈何容易!李世民迟疑的不是应否发动政变,而是应否在这个时候发动政变,能否再等一等,看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时机到来或者在形式上更灵活更稳妥一点。他的犹疑是他思考的过程,也是为了稳妥起见。
三是顾虑将来的道德后账。李世民表示想让李建成等先动手,然后就可以比较名正言顺地反击。这显然是出于道德上的考虑,而不合于战略。所谓“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受制于人”,李建成一旦发动政变,以他的压倒性的优势,李世民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他唯一的造反只能是乘动议不备,先发制人。李世民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稍一犹豫,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心舍道德顾虑而从战略要求。而先发制人,确是他最终获胜的关键之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