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教授微微摇头,说道:“书籍的修校本一定比初刻本更精确的说法,被当作一种常识了,其实不一定正确。我之前就说过,历史是统治者的历史,是强者的历史,是为了统治的目的才修史,这是文化与政治的矛盾,进一步说是客观真实与实际需要的矛盾。就拿《筹海图编》来说,明清两代五版四修,改来改去,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此书初刻本后,胡宗宪因与朝廷奸党严嵩、严世藩父子有旧,以致株连下狱,那么他以前的主张就很忌讳,他主编的书,其命运可想而知。后来在万历初年,胡宗宪死狱一案被平反昭雪,他的子孙们便又抬头,想来想去,就在《筹海图编》上大做文章,甚至不择手段,动手剜改此书各卷下题,成了‘明少保新安胡宗宪辑议,孙举人胡灯重校,昆山郑若曾编次’。这个版本,只提了一下原书作者郑若曾,将书中大部分有郑若曾字样的地方剜改,掠美于胡宗宪。到了天启四年,胡宗宪曾孙胡维极重刻此书时,索性将此书之作全归胡氏一门了。直到清康熙三十二年,郑若曾的五世孙郑起泓受命主持重新刊刻此书时,才又还美于郑若曾,澄清了胡宗宪后人造成的混乱。”
“请问教授,那么在康熙刻本中,是否加入了郑若曾后人重新考证的内容?”萧邦问。
“当然有,”教授说,“康熙刻本即为现在比较流行的大成本,其间不但有原作者郑若曾初稿后的修订内容,也有后世子孙考证的内容。郑若曾在编撰完此书后,胡宗宪曾力保他入仕,但郑若曾以前科举失意,对官场看得很淡,便归隐乡里,潜心学问。那么,他肯定对《筹海图编》进行过系统考证,只是胡宗宪一倒,他没有机会再刊出修校本,而将资料留给了后人。他的后人郑起泓受清廷委托,重修此书,虽然也是以嘉靖初刻本为蓝本,但其时海防形势有变,郑起泓还是作了一些更符合时代实际的增删。”
“那么,教授是以康熙刻本与隆庆刻本勘对之后,才得出福建沿海的图形有异的吧?”萧邦又问。
“正是这样。”教授叹息了一声,“问题就出在这里。隆庆刻本中,福建泉州府辖区,海上标明一个叫‘珍木山’的小岛,位于‘大捕山’附近。然而康熙刻本中,福建海图泉州部分,几乎完全与隆庆刻本一致,只是没了‘珍木山’。也就是说,康熙刻本中,这个‘珍木山’神秘地消失了,取代它的是一片水波。”
“莫非郑若曾的后人,也知道林道乾藏宝?”一姝问。“所以,才故意将这个实际存在的地名从原图抹去?”
“有这种可能。”教授点头,“当我将从清华大学拍回来的照片放大比对后,也是你这个想法。为求得实证,我专程去了一趟泉州,找了当地修地方志的人和地理学者,问这个‘珍木山’到底在哪里。然而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当地学者和修志人员俱言,泉州湾岛屿林立,但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叫‘珍木山’的小岛。”
教授讲完,继续喝茶。三人都缄口不言,似在沉思。
渐渐暮色四合,天已近晚。萧邦一愣神,才发现录音笔早已停止工作,原来是时间太长,电池用完了,录音笔不知何时停止了工作。
他不禁大为惭愧,向教授赔礼道:“真对不起。听教授讲这传奇故事入了迷,竟然忘记看录音状态了……”
教授一摆手,温和地说:“萧兄弟不必客气。其实,你要写文章,就写到林道乾可能有藏宝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写他拓殖南洋的历史功绩,若有需求,改日可向我索要资料,今天就谈到这里了。至于后面我遇到李教授和发现藏宝可能在福建之类,你就不要写了,因为现在一切都是猜测,没有实据,写出来恐怕容易混淆视听。”
萧邦点点头,见教授已有送客之意,更知趣地站起来,与教授握别。教授再次重申如果写了初稿,一定要让他过目,否则宁可不发。萧邦当即承诺遵照教授的意思,便辞出院门。
一姝跟了出来,似是替教授送他。二人走到街口,见暮色中行人车辆匆匆,大街上尘土飞扬。萧邦止步,回头看着一姝,请她回去。一姝眼里露出一丝怪异的表情,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萧邦便给了他一个手机号码,说有事请联系他。随即打了一辆出租车,混入车流之中。
【第十章 温馨时刻】
萧邦掏出钥匙,打开了他位于北京朝阳区花家地甲21号4栋9层的家。屋子里一片漆黑,没有灯光。萧邦出了一身冷汗,大声喊道:“豆豆!豆豆!!”
没有声音。他赶紧开了灯。可是房间里空空如也,没有人。
难道出事了?他在冷汗出过后,突然镇静下来,凝神察看屋中的一切。正在这里,门边的卫生间里跳出一个粉妆玉琢的女孩儿,向她猛扑过来。
他马上抱紧了她。
有女入怀,世界温暖如春。
每当抱起女儿的时候,他的眼眶都会潮湿——幸福如此动人心魂。一个父亲的爱,全部融化在孩子微微发抖的躯体上。
“爸爸……你怎么眼睛都红了?”女儿扬起漆黑透亮的眼睛,伸出小手去摸他的脸颊。
“爸爸……让风吹的。”萧邦笑了。只有这时的笑,才能令他脸部肌肉完全放松。
这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太太从卧室走了出来,叹息了一声,说道:“豆豆别黏爸爸。他忙了一天,累了。咱们吃饭吧。”
女儿却将小腿盘住爸爸的腰,就是不放,还不停地要爸爸亲亲。
“你都八岁了,豆豆,羞不羞!”老太太佯怒撅嘴,伸指刮了一下小姑娘的鼻子,到厨房去了。
“妈,我来吧。”萧邦放下女儿,进去帮忙。
老太太一边将弄好的菜从保温箱里拿出来,一边说:“怎么今天下班这么早?我接完豆豆,就做了几样你爱吃的菜。豆豆本来很饿了,流了不少口水,但说什么也要等爸爸回来才吃。看来呀,这孩子有孝心,你没白疼她。”
豆豆趴在厨房门边,咯咯地笑道:“爸爸好像吃过饭了,嘴里有酒味。”
“哦,今天去采访一位教授,他非得让我喝几口不可。”萧邦笑着说,“就几口,没敢多喝,怕豆豆批评呢。”
“就知道爸爸最乖。”豆豆咯咯笑道,“姥姥,我们同学的爸爸,前几天喝醉了,打他妈妈,我同学很不高兴。”
“豆豆吃饭。”老太太听女孩提到“妈妈”二字,赶紧岔开,“萧邦,你是不是还想喝点?”
“谢谢妈,不喝了。”萧邦将菜摆好,然后先给老太太盛饭,再给豆豆盛。老人端着饭碗垂下头叹了口气,默默吃饭。
这位老太太是萧邦的丈母娘。自从萧邦与妻子刘素筠离婚后,老人就开始照顾豆豆了。多数情况下,老太太是在萧邦的家住下照顾豆豆;如果萧邦有长差,就带着豆豆住部队大院。
萧邦的丈人曾是他的老上级,副军职干部,因胃癌不治,去世几年了。萧邦十年前与刘素筠结婚,八年前有了豆豆。刘素筠小萧邦四岁,性格开朗,漂亮大方,但非常任性。起初,二人非常恩受。但萧邦由于任务繁重,总是与妻子离多聚少,而且挣钱不多,无法满足妻子高品质的生活要求。最终,家庭战争暴发,妻子坚持离婚,将女儿扔给他,与网上谈了两年的青年企业家去了上海……
萧邦的丈母娘在丈夫去世后,心灰意冷,但对萧邦视同亲生儿子。她总是叨唠,如果老头子没死,女儿决不敢如此任性。她管不住女儿,只得提出,如果女儿执意要离婚,她就与女儿断绝母女关系。然而这招没吓倒追求爱情和高品质生活的刘素筠,她仍然义无反顾地走了。老太太没有办法,深知豆豆年幼,萧邦一个大男人,又要忙工作,如何照看得了?便全身心投入到照顾外孙女的工作中,基本上把萧邦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
萧邦对这位丈母娘十分敬重。本来,他的老母亲在乡下,已年过八旬,虽有弟媳照料,但弟媳是个农村妇女,贪图小利,对老人不时数落,最佳状态是由萧邦接进城里来照顾。然而这样一来,丈母娘的负担又得加重,关键还是自己实际上极少回家。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空闲时总是自责无能——无论做丈夫和女婿,还是做儿子和父亲,他都觉得非常失败。
然而每当有新的任务来临时,他忘掉了这些。老首长总是说“忠孝不能两全”,他深明此理。因此,他非常珍惜在家里团聚的每一刻。特别对女儿豆豆,每次看到她时,他的心都要化了。
饭后,豆豆缠着萧邦给她讲故事。
萧邦想了想,便讲了传奇海盗黑胡子的故事。豆豆听完,若有所思地问:“爸爸,为什么中国没有海盗呀?”
“中国有海盗。”萧邦说,“不过中国的海盗都是给逼的,并不是杀人如麻的强盗,他们只想获得经商的机会,所以才反抗。”见女儿入神地听着,他便讲了大明海盗林道乾的故事。
豆豆躺在被窝里,眨巴着眼睛听完,对爸爸说:“你讲的故事太好听了,就是听了后觉得这个林道乾好苦的。可是最后他还是不错,有公主嫁给她。我想那个公主,一定很漂亮。你能给我讲讲那个公主的模样吗?”
萧邦哑然失笑。因为他对林道乾的故事也是现炒现卖,哪里见过那北大年的公主?不过他不想让女儿失望,便对豆豆讲道:“那公主呢,用中国人的标准,不见得有多漂亮。但是她的眼睛就像熟透了的葡萄一般,亮晶晶、黑油油的;她的鼻子很挺,眉毛像两条修剪过的柳叶,稍微有点弯,一笑起来,那柳叶儿就像被风吹动一般;她的头发很浓密,墨一样黑,被绾了起来,高高的束起,就像流动的瀑布突然被冰冻了,结在那,有一种庄严的感觉;但她的表情是鲜活的,一笑起来右脸有一个浅浅的酒涡,蜗牛坑一样美丽;她的皮肤呢,很黄,是那种健康的黄,黄得像涂上了一层金色的奶油,光滑得连蚊子落上去都站不稳。还有,她的腿和手臂都很长,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像爸爸这样的男子汉都追赶不上……”
女儿咯咯笑了几声,小声地说:“这个林道乾好福气,娶了这样一个公主,一定会为他生一大堆可爱的小宝宝……”说着说着,她的眼睛长了,倒头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