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观念:君为社稷而死或流亡,为国家利益而死或流亡,则臣下也跟着去死或流亡;若国君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死而亡,则臣下大可以不必要跟着去死去亡,除非是他宠幸的人。这个观念和后代的愚忠绝对是两回事,也和后代的“朕即国家”是两回事。晏婴把国家和个人分得很清楚,即使你是国君,也不一定时时事事都代表国家。臣子只忠于国家,不忠于个人,这是相当先进的理念,和我们现代的观念相差无几。
在先秦著作中,这个观点很是流行。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篇中,有一段话: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真的有这些事件吗?’孟子答:‘史料中有这种记载。’宣王问:‘臣子犯上杀死君主,行吗?’ 孟子答:‘破坏仁的人叫做‘贼’,破坏义的人叫做‘残’,毁仁害义的残贼,叫做‘独夫’。(人们)只听说把独夫纣处死了,却没有听说是君主被(臣下)杀害了。’”
说明在战国时期这种思想还是很流行的。孟子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这样超前的观念,和后世的皇帝时代的专制思想相比不知先进了多少倍。
本书重点在于讲述各国的纷乱过程,对当时著名的思想家的思想的探讨、挖掘、总结、发挥、阐释、大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等高大上的问题由熊某、刘某等人去完成,本人水平有限,本书就不过多的在这方面用心了,浅尝辄止,略加发挥,适可而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