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22-10-17 19:45:17

(五百七十一)年关难过年年过(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三十八集

徐阶皱着眉头狠狠地瞪了高拱一眼,心说,这人与人之间,怎么连最起码的信任也没有了,我好歹也是大明首辅,为了区区四十万两银子,怎么可能说话不算话,无非是多拖个一年半载的,这钱又不是不给,高拱这厮竟然还逼着我给个具体时限,堂堂内阁首辅,我不要面子的嘛,真是成何体统。徐阶心中骂着娘,默默盘算了一阵,然后咬着后槽牙,郑重其事地承诺道,“明年二月,明年二月,我想办法给大家补发今年的欠俸”,有一说一,四十万两银子说多不多,也就够买一个芸娘外加一个戏班子;说少也确实不少,反正眼下国库肯定是拿不出这笔钱,就算熬到二月份,估计也要拆了东墙去补西墙。高拱转了转眼珠,思忖了片刻,微微颔首,点头答应道,“好,我去一趟”。半年前,高拱就亲口对道长说过,百官可以暂不领俸禄,正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今大半年过去了,也该把百官的俸禄补齐了。

海老爷顶风冒雪回了家,撞见了在门外苦等的柱嫂,深知自家门口常年有锦衣卫布控盯梢,为了避嫌,硬是没让柱嫂进家门,柱嫂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拿出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本事,好说歹说才让海老爷从自己手里,拿了四个鸡蛋走。海老爷回了家,跟家里人交待了几句,换了身便服,夹着自家织的那匹棉布,急匆匆地直奔前门而去,几番讨价还价,一匹棉布卖了十五吊铜钱,海老爷就近买了一袋米、一只活鸡、一条鱼,刚拎着年货进了家门,抬眼便望见门内站着一个户部的吏员。那吏员也望见了海老爷,紧走几步迎了过去,焦急地催道,“部里有急差,请海老爷马上赶过去”,海老爷脚步不停,背着米、提着鸡和鱼,朝厨房走去,不慌不忙地问了句,“什么急差,是不是百官还在户部闹事?”。那吏员停了脚步,盯着海老爷一本正经地禀道,“百官闹事都在其次了。是顺天府大兴和宛平两个县,拨的粥米不够,卧倒了好些百姓,听说还有白莲教的人趁机闹事,搞不好激起了民变,要造反了”。

半年前的大兴、宛平两县,就已经是十室九空了,如今只剩下一成百姓,偏又赶上腊月这场大雪,官府拨的粥米本就不多,等发到百姓手里,只怕是折上又打了折,饥寒交迫之下,也不知草菅了多少人命。比起大兴、宛平的饿殍满地,淳安、建德的百姓,每天竟还能有三两五钱米果腹,简直就像活在人间天堂一样,说句实在话,浙江的百姓,真心应该给郑泌昌、何茂才的坟头上,挂几幅锦旗,很多东西只有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跟这群清流比起来,严党简直就是爱民如子的青天大老爷阿。讲道理,白莲教的反贼都渗透到北京周边了,就这么明目张胆地进行反动宣传活动,城里的明军也不出来管一管,实在是匪夷所思,这要真让老百姓在天子脚下造了反,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道长这张老脸还要不要了。

海老爷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吏员看了又看,直到他把话说完,这才默不作声地进了厨房。那吏员见海老爷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隔着厨房门,扯着嗓子继续吼道,“大喜的日子,这个事儿还不能让皇上知道。内阁和部里的大人,都急冒了烟儿了,他们商量着从通州的军粮库里,先急调些粮米,赶快设粥棚,不能再饿死人了,司里说了,大兴一县,就让海老爷您来管”。马上就到大年三十了,正好赶上道长乔迁新居,确实是个喜庆祥和的好日子,道长在城里忙着搬新家,老百姓在城外组团办白事,晦气不晦气单说,关键是这群老百姓办完丧事,说不准还要进城去砸道长家的玻璃,你就说道长这家搬的,闹心不闹心吧。说是内阁和部里的大人,都急冒了烟儿了,你也分不清楚,这烟是怕老百姓造反急地,还是写不出青词急地,又或者是担心,明年二月没钱给百官发俸禄急地,总之大人们都很急,为了设粥棚,连库里的军粮都拉出来了,老百姓也不知道饿死了多少。

赵贞吉对海老爷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上午才派他去广盈库给京官发粮米,下午又派他去大兴县设粥棚,明摆着是哪里有危险,就派海老爷冲过去堵抢眼。鬼知道通州的军粮,什么时候才能运到大兴,就算粮食运到了大兴,也不知道够百姓吃几天的,吃不上饭的无产阶级,可没有清流那么好说话,万一真饿急了眼,再给海老爷来个白刀子进、黄刀子出什么的,本剧便可以提前杀青了,也只能感叹一句,赵阁老端的是用心良苦啊。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