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要开蒙学,还是皇庄出资,这消息一出,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自然是普通民众了,按照户部的数据,一个自耕农,要穷其三代之力,才能培养得出一个读书人。可见此时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便是后世的《弟子规》也有说,“有余力,则学文”。通常的解释便是,家里条件允许了,才可以去学文。原文是孔子说的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但其实这是孔夫子对弟子们的要求,若是真的都做到了还真的不容易,如果做起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要学习一些其他的文化知识。古人重文,但更重品德,由此可以看出。
而蒙学,自然也是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论是孟子认为的人性本善还是荀子认为的人性本恶,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引导的。只不过孟子主张通过教化,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荀子主张通过教化,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
陆承启知道,大顺的百姓,有百分之九十都是没有能力接触书本的,宣扬教化就无从谈起。是以从皇庄出资,开办蒙学,也就顺理成章了。只是这样一来,不免触及到官学和诸多私学。
大顺朝廷的最高学府,自然是国子监。朝廷在国子监下设置教授经学的国子学、太学,传授各种专门知识和技艺的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官学为科举输送了不少人才,但都是一些愈发平庸的人才。这些举子进了国子监后,思想愈发僵固,不懂灵活变通。当然,这也和教书方法有很大关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