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捕捉的方法已经在地球的科技进度上实现,在2001年法国的科学家已经将一束远红失谐的激光,聚焦到焦点半径小于1微米时,在焦点处就形成了一个这样的光偶极阱。
科学家如同守株待兔的猎人一样,挖好了陷阱,等待着单个原子的降临,如果有一个原子进入了陷阱,陷阱的立刻关闭,停止向光偶极阱里面继续填装原子。这样就可以完成单原子的捕捉计划了。
即使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原子进入了光偶极阱中,由于各种辐射逃逸和碰撞损失机制,让这些原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逃跑。
这是光偶极阱捕捉单个原子的方法,他有着撞大运的成分在里面,就是在极小的范围内,都有无数的原子在这个范围里活动,指望原子“落单”这种概率,不比猴子在计算机上胡乱的敲击,敲击出一个大英字典简单。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格里菲斯大学量子动力学中心的戴夫·科欧彬斯科就完成了这个撞大运的实验,在过去整整五年的时间里,他终于捕捉到了一个单原子,并且用超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拍下了单个原子的影子。
但是这一个原子捕捉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朱诚有这么长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吗?显然没有,所以他结合图书馆里的图书,和现实的实验经验再加上海姆提到的诱捕的方法,来完成这个实验。
他要用的同样是光偶极阱,只不过,他需要光偶极阱捕捉到单原子的时间大大缩短。将紧密连接的原子们,用某种力量分裂,这就是他要做的事情。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