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中国的厂区和办公区的建筑风格,在这个年代看来,可以说算得上“洋气”了。
要按高桥的说法,就是现代化。
中国东北地区作为深受苏联影响的地区,其建筑风格有着明显的俄罗斯风情。
黑龙(和谐)江省省会哈尔(和谐)滨,甚至有东方莫斯科之称。
就像是罗宋汤和大列巴面包一样,东北地区的许多建筑,普遍都有着俄罗斯味的西洋风情,不能说不洋气。
再加上新中国的前半时期,官方的建筑更追求气势恢宏而不是很在乎成本,因此,往往一个小县城的青少年宫,都能有容纳两三千人的剧场,与县城里恐怕只有双车道还是土路的道路不相匹配。
改革开放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此不“经济”的建筑自然越来越少。功能性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好,但是却也更没有特色,更简洁了。
哪怕能在经济发展的桥头堡,看到一些新的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虽然它们很美,但却再也不属于人民了。
万户中国厂区的建设,正是在这两种风潮交替之间。
得益于人工便宜,尽管建筑材料多用进口,但最后按质按量完成建筑群后,居然还剩下了一部分工程款。
这要是以后绝不可能,只能说这是旧时代的残留吧。要按新时代的习惯,部门的预算花不完,都要年底突击花钱,怎么可能还有剩钱的道理。你剩下钱了,是说以前的领导傻多花钱了,还是以前的预算给多了应该削减预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