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没有规划意识, 确实是古代人的通病。
现代人真正突出的地方, 不一定是编程、工程、医学等等方面的先进。
而是规划、整理和创新意识。
当然这和古代的实际生产力是脱不开关系的毕竟修个书都得兴师动众,现在的教授带着几个学生都能编出一本教材出来。
无论是唐宋元明清,对实用技术的整理一直是被动的,而且民间多于宫廷,不过就算宫廷有短期高频的梳理更新,也不一定推送的到全国。
再比如说, 对大型工程的规划和成本控制。
虞璁在这方面, 有足够清晰的认知,也正是因此, 才执意建立最低薪资线,并且要求工匠们也能十天一休沐。
所谓的成本,不是把那些百姓当牲畜一样疯狂压价, 恨不得让他们跟奴隶一样日夜不休的劳作。
隐形成本之高昂, 可以参考隋炀帝修运河。
不是运河不能修,而是隋炀帝让他自己成为利益最大化的主体, 而让百姓们去承担所有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 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直接把整个国家都玩完了。
之所以自己接手了朱厚?械闹行烁母? 不断调整制度和官僚机构的同时,还兴建所谓的知声堂、皇家医科大学、皇家会议厅,就是因为他需要带动人均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温爷爷当年在北川中学写过四个字,叫‘多难兴邦’。
这句话出自《左传》, 但其实有经济意义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