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麦的电影很少提名奥斯卡?
或者说,大卖的电影为毛总得不到那帮评委老爷们的青睐?
其实早期的奥斯卡还真不是这样,像《乱世佳人》、《窈窕淑女》、《一夜风流》、《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些经典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也都是备受观众欢迎的卖座商业大片。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电影工业的成熟和电影技术的进步,动作大片、科幻大片、魔幻大片、超级英雄续集大片陆续盛行,这些类型通常技术大于艺术,渐渐也就入不了奥斯卡的法眼。
美国电影工业虽强,但确实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大片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所以难怪那些上了年纪的奥斯卡评委们越看越腻。
既然大片都看不上眼,奥斯卡便只能转而从各种独立制片中选种子,最终造就了今天学院跟市场“势不两立”的局面。
纵观过去几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国王的演讲》、《拆弹部队》都是独立电影,多数在公映时票房惨淡,不少影片都是得奖之后才被观众重新认识。
奥斯卡的口味属于典型的老白男!
一帮评委评委们,94%的白人,77%的男性,86%在50岁以上,平均年龄63岁…
所以,为了避嫌,更为了安全考虑,《为奴十二年》必须要拿最佳影片奖,就跟去年的《逃离德黑兰》刷下了最佳影片一样!
其实很简单,奥斯卡有没有为了避嫌,只要看看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是不是同一部电影就没有问题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