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列平没有在阿拉木图呆几天,而是很快就回到了莫斯科调集人力,阿拉伯国家众多,涉及到了第一总局很多部门的调配,比如中东司、法属非洲司、英属非洲司、不在莫斯科总部很难让这些力量整合起来,谢洛夫的工作就很简单了,通过驻蒙古大使馆商量了一下蒙古支援苏联的计划,然后对稍微麻烦一点的印度方面谋划一下……
苏联这种国家从来就不怕内需不足,恰恰相反苏联的内需一旦太旺盛,就让计划经济运行的成本成几何数的增加,玩开放市场是肯定不行的,因为苏联的很多原材料开采成本都特别巨大,就算是美国产品跨越大洋彼岸而来,苏联的产品都不能保证自己能竞争的过。
所以苏联特别希望有一个国家和自己一起高唱牢不可破的联盟,作为苏联本国玩计划经济的补充,帮助苏联补齐发展重工业的短板。历史上苏联希望中国来接替这个角色,但轻工业才需要多少人口?中国怎么可能防着海量的闲散人口和苏联玩互补呢?最后苏联选择的国家是印度,这个选择从历史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败笔。印度这种看起来的强大可是把苏联骗得不轻,海量的援助不说全部打水漂,但根本没有起到应该有的效果。
谢洛夫宁可把希望寄托在印尼的身上,也绝对不对印度抱有信心,那弱鸡一样的战斗力,苏联要是和印度一起携手迎敌,美国人能把裤衩笑歪了。平心而论苏联如果对中国的援助算是良心,强行在世界范围内拉来一个工业化国家,那对印度也同样是良心,给中国的最后又都给了印度一遍。印度给苏联的回报简直让人绝望。就连在最直观的军事力量上比拼上都给不了苏联一点和美国对峙的信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