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令人悲伤欲绝的《大出殡》喇叭声中,随着吕振国一声令下,跪在黄二愣子灵柩前的他的侄子,把高举过头顶的丧盆子往地上“啪”的一摔,拿着打狗棍子和打狗干粮,扛着灵幡,在两个老娘们儿搀扶下,肩背由黄二愣子棺材头处扯出的三丈白布,转身往院外牵引而行,向西大岗子坟地走去。这个过程在东北民间叫做“背材头”,即“拉纤”。
紧随黄二愣子的侄子身后,二十四个膀大腰圆的工友喊了一声号子,开始抬灵了。
在东北农村,按规矩民间大出殡时抬棺材必须由人肩抬步行,不能用车拉。否则,死者家属会被街坊邻居骂,说“死了没人抬”,意思是说死者生前没有积德行善,得罪人太多。四人抬“一杠”,八人或十六人轮换扛抬,在大出殡的途中只能换人抬杠,但是不能停歇。
走在送葬队伍前面的起码有百八十人,在“呜呜”的小西北风中,哭声一片。按东北民间的说法,送葬的人数多少是检验丧家及死者平日“人缘”如何的标志之一。撒纸钱的走几步就扔出一些,黄黄的纸钱随风飘落在白霭茫茫的乡野上。大约走出十几步,吕振国就会喊一声“磕头。”送葬的人们赶紧回过头来,冲着黄二愣子的灵柩齐刷刷跪在地上,磕上三个响头。黄二愣子家距离西大岗子坟地大约有四五里地,人们磕了多少头谁都难以记清楚了。抬棺材的二十四个膀大腰圆的工友虽然身体强壮,但是路远无轻载,四五里地也累得是气喘吁吁,浑身是汗。从“三十六棚”里往外看,一条乡村的土路上,哩哩啦啦送葬的队伍战线拉得特别长。哭声、唢呐声、号子声汇集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东北民间最原始的大出殡情景图。那场景看着让人伤感,叫人心碎,让人泪水涟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