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当辽兴宗重熙十一年、北宋仁宗庆历二年、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五年,这一年,对于辽、北宋、西夏三国来说,都可算是多事之秋。
这年三月,西夏国主李元昊请辽国发兵,以配合西夏攻宋。辽国抓住这一时机,屯兵于幽州。闰九月,宋夏之间发生定川砦之役,结果北宋大败,主将葛怀敏以下十四员大将战死,九千余将士被俘。辽兴宗耶律宗真见有机可乘,便遣使朝宋,称辽夏乃甥舅之国,辽对夏负有保护之责,北宋不该擅自攻打西夏,并以此为由,要求北宋归还瓦桥关以南十县。
原来后晋太祖石敬瑭为报答辽太宗的援立之恩,曾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后周世宗柴荣伐契丹时,将石敬塘所割的瓦桥关之南的十县之地收复。此后宋朝灭后周,此十县便归入大宋版图。四十余年前辽宋订立“澶渊之盟”时,本已写明:“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但年轻气盛的辽兴宗不甘寂寞,硬是与北宋再起领土争端,欲一统天下,谋取三关。
在辽、夏联兵的情况下,北宋感到大事不好,被迫答应辽国,在“澶渊之盟”所定岁币之外,每年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其中一半用以替代关南租赋,一半用以答谢辽国约束西夏。辽国达到目的后,即止兵不前,引起了西夏对辽的强烈不满。
第二年春,辽兴宗遣使赴夏,说服西夏与宋讲和,同时,又派使臣赴宋,称李元昊打算归顺于宋。此后,李元昊果然派使臣与宋讲和,并提出具体的讲和条件。辽国也在这时遣使赴宋,要求北宋不接受李元昊提出的条件。在辽、夏又联合又对立的夹缝中,一向软弱妥协的北宋左右为难,进退失据,处于十分尴尬难堪的境地。礼部郎中吴育为此上疏道:“辽国与我朝盟好已久,不可为了接纳一向背叛我朝的西夏,而失去辽国世代兄弟之谊。可派人告知李元昊,称辽国乃西夏世代姻亲之国,西夏一旦与辽绝交,又力不能支而归顺我朝,这是我朝所深为疑虑的。倘若没有其它原因,西夏应当像过去一样顺从辽国,我朝才能够接受其归诚。同时,我朝还得告谕辽国,称我们已诏告李元昊,如果他能谢罪军门即听其顺附,如还像以往那样冥顽抗拒,我朝即当出兵进讨。朝庭如能这样去做的话,辽、夏就都不能归罪我们了。”宋仁宗赵帧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只得令有关司署按吴育之议撰写两份文书,分送辽、夏两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