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政和元年六月壬戌,帝见李良嗣于崇政殿,殿中侍从俱摒,唯五宰臣二枢密得与其事,语不得出。 俄尔帝降御笔,补授李良嗣朝请郎,为枢密院燕云房副承旨,赐姓赵。 盖枢密原仅十二房,今则十三房矣。 ”
在徽宗朝的起居注上,当值起居舍人留下了这样的记载。 除此之外,关于此次会面的话语和所作出的决策,外人无一得知,即便是参与当日会面的宰执大臣们,也都对此讳莫如深。 不过,从这一天开始,枢密院中就多了一名“疑似”宗室的承旨,名叫赵良嗣,所管部门便是新设立的燕云房。
之所以搞的这样机密,实在是高强再三要求,并强调其重要性所致。 敌国大臣来归,并且获得不小的官衔,这等事属于极度机密,尤其是在宋辽之间名义上还是兄弟友邦的情况下,收容敌国叛逃大臣这种事,绝对是高度机密的。 然而高强清楚的记得,在历史上北宋朝廷对待李良嗣来归这件事情极不谨慎,辽国在汴梁是有常驻使节的,他们很快便发觉了这件事,并且前来索讨,使得北宋朝廷陷于被动之中,只能厚着脸皮抵死不认。 辽国当时已经显出颓势,当然不能拿厚脸皮的北宋朝廷怎么样,但是这无疑给辽国提了一个醒,南边的邻居敌意甚浓,极有可能在自己遇到困境时从背后捅上一刀。
之所以将这件事的泄密归咎于北宋朝廷自己的不谨慎,而不是辽国情报人员的高效率,乃是因为在历史上,北宋还曾经在燕京收复之后收容了背叛金国的封疆大吏张觉,结果这件事不但被金国得知,而且连张觉被隐藏在燕京甲仗库这样的细节都探了出来。 同样的收容叛逃大臣,同样地严重泄密。 这就不能说是偶然了,只能说北宋朝廷这些士大夫们在心性和制度上都极为不适合秘密工作,咧咧地就把情报给泄漏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