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谦咬定了洪宽擅自调兵,洪宽倒也不怕,因为他接受的乃是兵备道的军令,这谋反之罪,怎么也落不到他的头上。
洪宽淡定的道:“徐侍读何故咬定了官是擅自调兵,官乃是奉命行事。”
徐谦朝他笑起来,道:“奉命行事,奉的是谁的命?”
洪宽道:“自然是兵备道衙门!”
徐谦淡淡道:“是吗?兵备道衙门?不知可有调令?”
洪宽迟疑了一下,道:“自然是有。”
徐谦道:“命人取来。”
被人用刀架住了脖子,洪宽只能命人去取,过不多时,一份调令到了徐谦手里,徐谦只是看看,随即冷笑:“只有兵备道副使的私章?为何没有兵备道衙门的正印?”
洪宽辩解道:“事情紧急,也来不及办,这是规矩,以后自然会来补办。”
洪宽所说的乃是地方上的潜规则,和明初时的空印案差不多,地方上上缴的公为防万一,来回核算耽误时间,所以直接拿了个盖了印的白纸上京,到了京师之后,想怎么填就怎么填,也省的接二连三的来回空跑。
到了弘治之后,军队调动也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调令需要许多人盖印,一旦遇到了急事为了节省时间,一般都是先用私印下了军令,等事情办完,有了空暇时间,再到巡抚衙门或者是兵备道衙门补办就是,反正发令的时期可以随意填写,这又不是京师,又不是军令一下,必须要几个时辰之内送去兵部报备,其实说白了。就是打个时间差而已。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