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点十七分,“海龙”号大型巡洋舰。
当第一轮齐射的弹着点数据出来后,秦孝东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三艘大型巡洋舰上的主炮仍然在以每分钟两轮的速度向二十七公里外的敌舰倾泻着炮弹,秦孝东并没有下达停止炮击的命令。
此时,“海龙”级大型巡洋舰装备的鹰眼丙型火控雷达发挥出了独特的效用。
“海龙”级装备的鹰眼丙型雷达与“皇帝”级乙型战列舰装备的鹰眼丙型雷达(当时其他战列舰装备的还是第一代鹰眼火控雷达,部分在不久前进行维修的巡洋舰则换上了专门为巡洋舰研制的鹰眼乙型火控雷达)并不完全一样,多了一个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测量弹着点的准确距离。
当然,这种被称为“鹰眼丙甲型”的火控雷达与后来的炮兵雷达的工作原理并不一样,雷达探测的并不是飞行中的炮弹,而是炮弹落在海面上爆炸产生的水花。因此,其问题也比较明显,一是工作状态不够稳定,很多时候根本发挥不了作用;二是无法判断小口径炮弹的弹着点,只能测量大口径炮弹的弹着点。
可以说,这是南京电子一所的科研人员做的一次比较大胆的尝试。
首先装备“海龙”级大型巡洋舰的原因是:该舰在执行破交作战任务时,往往要在很远的距离上炮击敌人逃跑的商船,因此交战距离往往都在二十公里以上。另外,为了防止敌人的商船逃跑,都要尽快将敌商船击毁。使其失去航行能力,或者减慢其航速,因此就需要加快开火速度,让炮手难以通过其他方式精确测量弹着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