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我眼中的的黄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现在我们开始讲述我们的故事。同世界上所有历史悠久的国家一样,我们的国家也是从一些小小的部落发展成一个成熟的国家。历史也是从神话时代,到传说时代,到半信使时代,到信史时代。这里我们就讲一讲我们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黄帝。说真的,中国人很奇怪?我们都知道,盘古开天辟地,我们为什么不尊称我们的共同祖先是盘古呢。我们是炎黄子孙,炎黄二帝,曾经是互相敌对的政权。或许我们中华人,从上古时代就认为我们的民族是不断融合的民族。说明我们中华人不是仅凭武力能够建立如此庞大悠久的国家。言归正传,开始讲黄帝。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少典是什么人呢。华胥氏之孙、伏羲与女娲之子。相传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当然,伏羲,女娲,华胥氏都是神话中的人物。但神话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可以告知我们一个信息,我们的祖先和其他几乎所有的民族一样,也是从母系社会发展过来的。知其母,不知其父。我们跟世界上所有伟大国家一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蒙昧到文明。神话不再往下延续。因为我们不是研究神话的,历史还是越真实越美丽。还是谈黄帝。黄帝只是我们后人的称呼,人家是有自己的姓名的,人家姓公孙,名轩辕。在我们的历史中大凡牛x的人物,似乎从小就是不同寻常,你看人家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在襁褓中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透彻。要么怎么说古文美呢,你瞅瞅,同样的意思,文言就是比白话听着有味道。胡适先生功德无量,但是如今的国人看不懂古文实在是很悲凉的一件事。黄帝的那个时代,神农这个部落已经衰落了。从属于她的小部落们互相征伐,祸害百姓,而神农氏无力征讨。于是轩辕就动用武力去讨伐那些不守纪律,不来朝拜神农氏的人,因而诸侯都对他表示臣服与追随。但是蚩尤最凶暴,没有人能够制服他。炎帝也好欺凌他人,因此诸侯们都拥护轩辕。蚩尤是什么人呢,传说不定。暂且认为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九黎部落在南部,应该就是在神农部落的南部吧。炎帝又是谁呢,根据史记上的推论,应该炎帝是神农这个部落的一支吧。虽然都说炎帝是神农氏,但前面说神农氏已经衰落,无力征讨诸侯。现在又有炎帝好欺凌他人,怎么看,怎么不对。也有说法是炎帝就是蚩尤。但是,后面又说黄帝先打败了炎帝,又打败了蚩尤。我不是考证者,真的不太明白。所以我主观臆断,炎帝是神农氏的一个大支,但不是神农氏的名义上的首领。黄帝那个时候相当于神农氏的曹操吧,哈哈哈!假如说错了别喷我。如果这样猜测不错的话那个时候的黄帝应该打得旗号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实质有可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炎帝打出的旗号应该是“清君侧”。如果按照我的推断的话,可以想见。炎黄二帝当时都是神农氏的臣子,神农氏应该是当时的天下共主。也就是最大的部落。然而国势衰微,为什么衰微。可能是祖宗作孽报应在子孙身上,当时神农氏的头领是谁,史记中没有记载,无从考证。但是中看出来,炎帝肯定不是神农氏的头领,或者是说名义上的头领。但是这位头领应该绝非庸主。而且就当时的政治格局来看,这位头领应该是一位非常精明的头领。神农氏里面,应该是炎黄二帝势力最大。其中炎帝是根正描红的神农氏,可能类似于以后亲王之类的,黄帝应该是最有实力的大臣。他们俩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制约的。如果真实真的如此的话,神农氏当时的头领应该是非常精明的政治家。用亲属炎帝制约着外臣黄帝,使之不敢大权独揽,而又使黄帝制约炎帝使之不敢有觊觎最高权力的友上传 )这样一个精巧的政治格局如果是当时的神农氏的部落头领设计出来的,那他绝对是一位非常高智商的政客。纵观历史,人类科技不知道进步了可谓亿万倍,然而政治智慧似乎早就拥有了。平衡之术在今天的政治上依然是屡试不爽的利器,居然在我们上去时期就已经运用的如此好了。,中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我个人觉得既然是欲侵诸侯,那么就是说还没有侵略,只不过有这样的想法而已。炎帝为什么欲侵诸侯,可能是炎帝是一个很跋扈的人,不把别的诸侯放在眼里,经常在各种场合欺负别的诸侯。说明炎帝应该是一个个性很乖张的人,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出炎帝很单纯,政治头脑远不及黄帝。我甚至怀疑炎帝这种乖张的性格就是当时神农氏的头领给惯出来的。黄帝当时应该是大权独揽,已经基本控制了朝政。他既然可以用兵对各路诸侯进行讨伐,则可以说明他当时的权势。也可以说明黄帝部落的势力。当时神农氏头领不甘心被黄帝把控,可能就不断的扶植炎帝,使之在朝中可以与黄帝抗衡。所以炎帝的势力也越来越大。而炎帝可能是实力太强,开始膨胀,目空一切。(他或许自己都不知道他的使命是用来抗衡黄帝的)。于是诸侯们觉得他的实力太强,有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内心便会恐惧,生怕炎帝来吞并他们。而黄帝人家是天生的政治家,你看看:“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别的诸侯就都归附了黄帝,他们想,归附了黄帝,至少不会被吞并。所以卓越的政治家,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性格,政治家的人格魅力是政治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上说了这么多,都是我的想象。如果历史考据者指出我的错误,我绝不反感,相反还非常的感谢。我的这些想象都是不违背史记的记载来说的,欢迎读者前来指正。有人要说了,中记载黄帝打炎帝只用了几句话,你怎么说这么多。我想说的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不搞清楚政治,就搞不清楚战争。而战争想来都是从政治起,到政治终,中间也一直伴随着政治。所以我用了这么长的篇幅去猜想当时的政治,就是这个目的。随着诸侯的纷纷归附,黄帝的势力也就更加强大,强大到黄帝和炎帝的这种平衡即将被打破。黄帝的野心或者说是雄心也越来越膨胀,他肯定是想要除掉炎帝这个一直制约他的政治对手。而炎帝的实力依然很强,一定要有足够的实力方能打败炎帝。于是黄帝便“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也就是说黄帝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pí,皮)、貔(pí,皮)貅(xiū,休)、躯(chū,初)、虎等猛兽。黄帝再为与炎帝一决雌雄做着准备,从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着手。可见在上古时期,我们的老祖宗就懂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归根结底是力的较量,打仗就是打家底。没有实力去玩战争,只有被战争活活玩死。等到准备充分了,黄帝开始发兵征讨炎帝,在阪泉的郊外,和炎帝打了三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黄帝打败炎帝,让整个神农氏一统于黄帝的实际控制之下,神农氏部落又重新强大了起来,不过不是原来的君主使之强大,而是黄帝使之强大。神农氏的真正的主人变成了黄帝。黄帝收拾完炎帝。开始讨伐蚩尤。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黄帝对内打败了自己最大的政治军事对手,对外消灭了蚩尤部落。成为了天子,代替了神农氏。其实打败了炎帝之后,黄帝已经就是神农氏的真正的最高统治者了。只不过没有天子的称号。击败了炎帝,黄帝相当于曹操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剧情几乎一样,也就是演员不一样而已。炎帝相当于袁绍。黄帝打败炎帝的意义,就是确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曹操之所以不能称帝,成为天子是因为,曹操没有打败孙、刘。黄帝能当天子,是因为黄帝打败了蚩尤,天下再也没有敢跟他叫板的人了。其实可以想象,如果当年赤壁一战,曹操胜了,那就没有后来所谓的三国时代。所以阪泉相当于官渡,涿鹿相当于赤壁。哈哈。不知道黄帝有没有过湜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豪迈呢。现在再提一下我们那位可怜的神农氏主人,真可谓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他当时的命运我想跟汉献帝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的无力回天,我想他当时未必没有重振神农氏当年的雄风的心愿。然而正如崇祯皇帝一般,想做中兴之主,却成亡国之君。政治就是这么残酷,古代政治更是如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其实他当时的情况跟义帝楚怀王一样,他受控于黄帝,便扶植着炎帝,正如楚怀王受控于项氏家族,便扶植刘邦一样。可惜实力实在实在是太微弱了,这俩人的平衡一旦被打破,结果他一定会被赶下王位。试想一下,即使是项羽不杀义帝,以后刘邦得了天下,还会让义帝继续留在帝位上吗。他的结果无外乎是像以后的汉献帝,或者朱元璋时代的小明王。或被逼逊位,或者被造船沉江。上记载,黄帝代神农氏,这一个“代”字,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是被杀还是被囚。不得而知啊。政治尤其是古代政治,更是力的角逐。有帝王之才而无帝王之运更无帝王之运的人,是一种悲剧,引得后人无限的同情。汉献帝是,义帝楚怀王是。这位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的神农氏更是如此。他期盼这种平衡,设计这种平衡,却没有能力保持这种平衡。亲王嬴政也是扶植嫪毐对抗吕不韦,后来把这俩人都收拾了。汉景帝刘启把周亚夫与梁王玩弄于鼓掌之间。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嬴政,还是刘启,他们都有把控这种平衡的能力与实力,而前面说的这三位没有。掌握权力的基础是实力,古代政治,或者说是**政治的规律就是如此。民主国家的政治我不了解真实的情况,不做评价。但民主国家在对外政治上也是如此,如美国扶植哪个国家对抗另一个国家就是如此,一旦平衡被打破,收拾他们也是手到擒来。所以只要是力的角逐,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再细读黄帝打败蚩尤,是建立在打败炎帝一同神农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攘外必先安内,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果神农氏内部一直是乱糟糟,政令不统一,上下不能一心。那么神农氏就将在内耗中继续衰落,说不定蚩尤就趁乱侵吞神农氏。一个国家要想抵御外侮,尤其是抵御强大的外侮,必定要先内部整合统一起来,政令一出,上下一心方可。如果当年黄帝先征服蚩尤,在打炎帝。结果可以想象。当年崇祯皇帝就是两线作战,大明王国。其实明朝的军队是相当强的。关宁铁骑可以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满洲骑兵相抗衡。内部作战也能打得闯贼节节败退。如果当时崇祯皇帝对后金,实行媾和谈判。对内严镇叛匪,对民休养生息,明朝未必的亡那么彻底。就在两线都在作战的时候,慢慢的耗尽了明朝的最后一滴血。你想,清朝在面对发匪太平天国和外国势力两方面的压力下居然挺过来了,还有同治中兴这样历史上奇迹一般的回光返照,就是因为清朝做到了攘外必先安内。所以无论什么时代,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都是正确的。民主国家并不需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安内上,因为人家“论政于议会,君臣一体,上下一心”。所以这正是民主的可贵。可惜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没有孕育出民主思想,而且对民主思想抵触,抗拒,甚至抹黑。成为天子之后的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我一直这样认为,一个政治人物是否值得后人的尊敬与爱戴,唯一考量的标准是他的贡献。当然什么是贡献,什么是罪恶,也没有标准。就拿黄帝来说吧,获得后来天子的地位,可能也是有一些不道德甚至不尊严的手段。比如让神农氏逊位。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伟大。就像玄武门之变不影响唐太宗李世民的伟大一样,陈桥兵变不影响赵匡胤的伟大一样。关键看他日后治国的贡献。夺天下没什么了不起。没几个人会对君权不动心的。但是的天下以后呢,是横征暴敛,满足私欲呢,还是利国利民好好建设呢。中国没有孕育出民主制度。几乎所有的皇权更迭都蕴含着巨大的阴谋。甚至可以这么说,不懂阴谋的人绝对不可能成为政治家。狡诈一定是政治家的基本素质。但只有阴谋也绝不会是政治家,只能算是宵小。黄帝虽然得位不正但是他推算立法,预知节气日辰,奖励农桑,畜牧,藏富于名,勤于政治,勤俭治国。一定是一位伟大的君主。这样的人做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亦是当之无愧。黄帝之后到尧,只是几位守成之君,得位很正,也没有太大的事件值得说。说以就做简单的翻译,大家了解一下即可。颛顼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阯,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帝喾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蛟极,蛟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蛟极都没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