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0章文武之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面对王守义的指责,汪伯彦、张俊等人,只能是耐心的解释。

汪伯彦、范仲尹、张俊等人,都是地道的科举出身,是根正苗红的士大夫,是朝廷的一品大员;而王守义不过是六品武将,过去还是杀猪的出身,典型的下等民,即便是后来攀上了皇上,高升起来,底蕴也不足。

若是在太平年月,一个六品武官,遇到一品文臣,绝对是跪下请安,阿谀巴结,好似孙子一般。

可是此刻,在金军南下,敌情一抹黑,他们不得不重视这位低贱的武将,征求这位武将的意见。并一起协商作战细节。

枪杆子里出政权。先是有枪杆子,然后才有国家政权。当枪杆子失控时,国家就会出现混乱。唐朝之败,就在于枪杆子失控,武人势力过于膨胀,威胁了国家稳定。

而到了宋朝,借于唐朝之弊端,实现以文制武,为的就是压制枪杆子。

在宋朝,一直是文官压着武官,文官一直高高在上,武将一直低低在下。

可若是认为,武将没有一丝反抗之力,那就错了。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

大宋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切要职,多由科第出身的文官担任,甚至掌握全**权的枢密院,各地方州县的军队指挥权,都交给了文官,而武将主要是次要的官职,或是受到强制。

这时大宋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文官担任主职,武将担任副职;文官有决定权,武将有执行权;文官负责战略层次,武将负责战术层次。文官控制着军队的名分,靠着官位,靠着分化瓦解。使武将彼此对立,操控军队;而武将则是靠着“非暴力不合作”,抗衡文官。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