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以他写策论和八股文的功夫,中进士一点用问题也没有。
“我们还是谈谈别的吧!”蔡关定了一下神,决定换个话题,可话一说出口,他就后悔了。因为最近,他不止烦郭鹏,辛鲲,连着顾宏一块烦。
因为顾宏不愿在辛家村待,他天天跟他诉苦,他命运多舛的马刀。
哪怕自己让辛鲲来上课,顾宏都会给他脸色看,觉得就好象是自己拖慢了他马刀的进度一般。
“我不想谈小王爷的马刀!”顾宏不满的看了一眼郭鹏。
郭鹏一摊手,表示顾宏说得很对。那个产权上,目前属于自己。
“这回用的时间怎么这么久?”看顾宏不想谈,蔡关就想谈了。“说是快好了,因为他五月要去种地,不能把时间浪费在打铁上。”郭鹏坐在自己的马上呵呵起来了。
顾宏黑着脸在那儿默不作声。
“看得出来吗?那把刀会值四千俩吗?”蔡关看向顾宏,他含笑看着顾宏。
“非常好,非常好,真的,光看刀柄都美极了。我毫不怀疑,他知道自己的每一锤该锤在哪儿。”郭鹏又抢先说道。
“所以呢?你想好给自己打一件什么兵器了吗?”蔡关当然知道,那一万两里面有四千是郭鹏为自己给的定金。
“没有,最近我真的每天用不同的兵器练给他看,让他来评出哪个比较适合我。不过,他太专心的给顾宏做刀了,所以,他可能并没有看清楚,我更适合哪个。”郭鹏有点遗憾,但看得出,他还在努力为辛鲲辩护着。
“他打一把斧子只用了半天,可是为什么那把斩马刀用了这么长时间?”蔡关有点疑惑了,这是真心的,他对辛老爷子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两三个时辰弄了一把斧头,可是现在,一个月,一把刀没打出来。
“应该是用心程度不同,明显,这回他真的用了大心了。除了来上课,谁跟他说话,他都不心不在焉,所以顾宏,你不能再逼他了,你没看他都瘦了吗?”郭鹏愤愤的看向了顾宏。
顾宏伸直了自己的腰,目光直视着前方,好像能把前面看出一个窟窿。
“回京城的礼物怎么样,真的全是你自己做的?”蔡关知道不能再往顾宏的伤口上洒盐了,转向了郭鹏。
“当然,鲲弟说了,若不是我做后面的工作,这斧头也得收四千。”郭鹏一付占了便宜的样子,“更何况,他们还教我做事了。”
蔡关想了一下,摇了一下头,“很好,至少这段时间,你学了点东西,能磨一下性子。”
“我觉得我的性子很好,他们都喜欢我。”郭鹏不满的看看表兄,他最近跟大家相处得不错,厨娘都会在麦饭里添米了,然后把米饭盛给他。
“他好像现在更傻了?”蔡关看向了还黑着脸的顾宏。
“是!”顾宏叹息了一声。
“你也别难过,我这段日子教辛鲲读书,除了是聪明的小子外,他做事非常有条理,所以他能把你的刀拖到现在,应该是有自己的想法,说不定,你会有惊喜。”
第四十六章 仁亲王
“我从不怀疑他会给我一个惊喜,不,应该说,看到图纸我就知道这是大大的惊喜,只是我有些迫不及待了。”
顾宏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每天晚上,他会趁着他们不打了,就把那还还不是刀的铁棍子拿在手上,他能感受得刀的力量。对,他已经有种跟刀心意相通的感觉了。
现在他知道为什么,他一定要看到自己怎么握刀,怎么骑马了。因为这是一把能在马上,也能平时使用的刀。就算长度略长,但绝不是那种只能在马上用的长刀。
“你们不是军人,你们不会懂这种心情的。”
顾宏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回头瞥了他一眼。他决定不告诉他,王爷若是看到了那把斧头会开心成什么样,绝不是因为那些破烂的装饰是这傻儿子做的,而是因为他有了一把绝好的兵器。
仁亲王府此时已经进入了庆典的倒计时,蔡关没跟他们回去,而是回了自己家,回头到日子与父母一块去。
当然,主要是不愿意现在跟这个傻子一起回去。
仁亲王郭深是先帝的同胞之弟,同为先太皇太后所出。先帝英年早逝,少帝才幼年。当时还活着的太皇太后,也是仁亲王的亲妈就把仁亲王召回。
太皇太后是想让仁亲王继位的,毕竟帝少与国不利。
不过太皇太后的提议,所有人都反对了,包括仁亲王自己。
但是在太皇太后的坚持下,仁亲王夫妇只能和襁褓中的郭鹏留在了京城。
仁亲王夫妇归京后,很少出现在朝堂之上。仁王妃除了回娘家,哪都不去。而仁王爷除了兵部,连岳家都很少去。
而朝堂中事,仁亲王从不参与,凡事都让太皇太后及阁老做主。
当然,他喜欢打仗,有大战了,他就带兵出征。多少年来,因为太皇太后的支持,仁亲王就那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地道的武夫。
朝中有那不听话的,他就搬把椅子坐在朝上,他也不听发生了什么事,他就只问太皇太后的意思,然后再看着朝臣们,太后金口玉言,你们还想说啥?
等着皇上十四了,朝臣们又说,皇上该成亲,然后亲政了。太皇太后反对了,但那回郭深站在了朝臣那边。
“为什么非要成亲才能亲政?十四岁就是成年了,当然就可以亲政。至于说,成亲的事,让皇上亲政了自己选,你们能替皇上入洞房?”
这回群臣与太后站一边了,把仁亲王一个人晾了。他们都有新的皇后人选。仁亲王这回很坚持的帮少帝亲政了。把太皇太后气了个半死。
仁亲王忙上书回封地,结果那时太皇太后,少帝,还有朝臣们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竟然没答应。
到了三年前,太皇太后薨逝之后,仁亲王再次请离京城回封地。
要知道,少帝亲政时,他想离开,太皇太后和少帝用的理由是,太皇太后已经老了,不忍惟一的亲子离开。
果然一个孝道压着,仁亲王就不得不留在京中。
等着了太皇太后走了,仁亲王说,那我可以走了吧?少帝说,皇祖母走了,他没什么亲人了,所以请皇叔不要离开他。
从血缘上,郭深父子也的确是少帝血缘最近的人了。
郭深懒得跟他废话,直接以去给太皇太后守陵三年,完成孝道为由带着老婆,孩子一块去了孩子去了上皇陵。
而郭鹏就在服了九个月的孝之后,就被送去了西北。